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射所)环境医学中心揭牌仪式于1月6日正式举行。这标志着未来放射所将重点围绕辐射环境暴露与人类健康进行更深入更系统化的研究。
放射所所长周家喜,副所长刘强、刘鉴峰出席揭牌仪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北京协和医学院提出“群医学”概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提出,医学的重大转化,已经从以前注重个体健康到现在更加注重群体健康。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所共识的“健康大同”。因此,“环境健康”对健康的定义等同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随着全球科技飞速发展,核与辐射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国际上,核污染水排海、俄乌冲突升级、朝核等问题频发;在国内,核能发展迅速、核辐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据统计,全国有放射工作人员近百万人,接触天然辐射的劳动者超过一千万人。因此,开展全面而系统的放射与环境医学研究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核与辐射风险的迫切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是中国卫生系统最早从事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专业机构,现拥有13个专业课题组及9个支撑与服务平台,在王辰院士的指导下,依托核医学及放射医学的学科优势,放射所专门成立了环境医学中心。
从2023年开始,放射所就对环境医学领域展开了专项调研,召开首届环境医学论坛,深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深大核高院等多地实地走访,了解目前国内对辐射与健康的研究进程及短板,有针对性的梳理出环境医学中心的三个学科方向:天然辐射与健康、人工辐射与健康、技术研发平台 。重点围绕氡暴露的健康效应、放射工作人员队列健康风险评估以及暴露组学等方向开展研究。
同时,中心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引进环境医学专家、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苏旭,以及协和准长聘助理教授徐洪兵成立研发团队,汇聚了一批跨学科顶尖人才,涵盖公共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多个领域。
环境医学中心虽然刚刚成立,但相关领域研究已经有序展开。“利用放射性核素追踪大气中微塑料的运输和停留时间”、“环境辐射暴露下爪蟾神经损伤的机制及其干预新策略”、“低剂量辐射引起CVD的队列研究和多组学研究”、“X射线辐射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调控药物排泄”等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多个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随着环境医学中心的正式运行,未来有望在放射工作环境标准优化、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风险预警与疾病防控关口前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保障公共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