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技术使摩洛哥摆脱手足口病

2020-03-04 16:26          核技术 基因测序 核分析技术

一年前,摩洛哥兽医当局使用核衍生技术鉴定了一种新的口蹄疫(FMD)病毒株,这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这项技术的使用使该国成功开展了疫苗接种运动,摩洛哥现在正在庆祝没有任何口蹄疫病例的一年。这是在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完成的。

口蹄疫影响家养和野生的牛和反刍动物。它具有很高的传染性,通常对动物致命,并且可以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经济。摩洛哥有2900万头牛,绵羊,山羊和骆驼,其畜牧业占农业GDP的近13%。

2019年1月,摩洛哥在几个省爆发了口蹄疫疫情。牛群在五个地方迅速受到感染。对于每一个确诊的病例,都宰杀了三公里半径内的所有牲畜,并建立了一个半径十公里的监视区,阻止了动物和动物食品的销售。

为了快速控制疾病的传播,卡萨布兰卡分析与研究区域实验室(LRARC)使用了核衍生技术,该技术可以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分析。传统技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识别这种疾病,导致感染的动物数量增加,并且与爆发相关的费用也更高。

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动物卫生官员Ivancho Naletoski说:“对国家兽医当局来说,真正的挑战是要知道爆发是否与2015年爆发时一样,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学院。

2017年,在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计划的支持下,原子能机构/粮农组织专家对来自摩洛哥的10名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向他们提供了设备和物资以促进疾病识别以及指导控制和应对措施。受训人员包括来自LRARC的工作人员,他们随后于2019年初利用他们新获得的技能和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建立的基因测序服务成功确定了新的口蹄疫毒株。

在口蹄疫疫情爆发后不久,摩洛哥兽医实验室对特定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与当地传播的菌株进行了比较。LRARC同时将样本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并送往法国Maisons-Alfort的动物健康实验室(ANSES),该机构是FMD鉴定的参考机构,证实了LRARC的诊断。

“一旦爆发,识别病毒株是国家兽医当局的第一步。第二种是选择或开发合适的疫苗,因为每种菌株都需要一种特定的疫苗。” Naletoski说。

一旦确定了新的毒株和疫苗,摩洛哥兽医当局便进行了成功的疫苗接种运动,从而迅速制止了该疾病的传播。在全国进行了针对易感反刍动物(牛,山羊和绵羊)的强制性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农民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价。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并阻止了病毒的传播。

LRARC动植物卫生服务负责人Fatiha El Mellouli说:“由IAEA转移到我们实验室的基因组测序使我们能够迅速地区分该国正在传播的菌株,并据此调整疾病控制计划。”

一年后,摩洛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农民,生产者和出口者获得了切实的利益。自2012年以来,该国最终维持了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批准的国家FMD控制计划,并继续致力于改善动物健康和相关贸易。

科普

基因测序

测序是一种核衍生技术,可分析病原体内核酸(RNA和DNA)信息的排列方式。遗传测序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组成,可帮助科学家预测所分析基因的功能,其影响和病原体的行为。这不仅有助于诊断疾病,还可以揭示其起源和演变以及潜在危险。

这种核衍生的工具和技术经常用于多种疾病的系统发育分析,例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埃博拉病毒,口蹄疫等。

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高度灵敏且准确的技术,非常适合快速识别动物和人畜共患病原体,例如细菌和病毒。这项技术使用酶在短短半小时内将病原体RNA / DNA的特定遗传区域繁殖十亿倍。然后,科学家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或通过计数特异性附着于所创建基因序列的荧光分子来检测和监测这种基因扩增。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伽马)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2021-06-08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