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上午8:30.合肥先进光源用户需求与线站规划视频研讨会召开第四场分会,针对地质、环境、材料等领域的需求,对合肥先进光源X射线谱学显微成像线站的初步规划进行了研讨。会议分为线站技术与应用介绍、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需求、材料科学中的需求(能源、催化、纳米、轻质材料等)以及自由发言讨论四个环节,分别邀请加拿大光源王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南京大学陆现彩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董宇辉研究员主持。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罗震林副研究员、刘刚研究员介绍了衍射极限光源的技术突破将为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纳米探针显微技术、全场成像技术和谱学显微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并基于此前多次用户和专家研讨会总结的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分别介绍了软X射线和中能X射线谱学显微成像线站的初步建设规划和基本参数。
加拿大光源王建教授做了谱学成像技术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过去十几年该技术在加拿大光源上的各种应用实例。随后,来自多个领域的17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展示了利用先进的谱学成像技术推动和解决地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科学,以及国民经济和国家需求等方面关键问题的潜力。各位专家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需求,对合肥先进光源的谱学显微成像线站的初步设计,提出了关键的技术指标要求。
南京大学的陆现彩教授从地学与环境科学的一些关键问题出发,如:地质矿产中低含量元素的分布、结合和赋存形式、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指出对这些低含量元素、以及纳米矿物等进行研究,需要借助元素分辨和纳米空间分辨率的谱学成像技术,覆盖低能量区的先进光源在我国地质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台湾中兴大学的黄大一教授和南京大学泮燕红教授,介绍了同步辐射谱学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并对基于第四代衍射极限环的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和样品制备等提出了需求和期望。
中国科大俞书宏院士指出,微纳结构材料的结构解析,不仅需要研究微纳组装单元,还需要对组装体的结构、组装的动态过程进行表征,建议新光源显微成像线站的建设,需要实现从纳米到微米尺度检测的覆盖。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章骏副总设计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马伟教授指出,合肥先进光源的谱学显微技术,可以在各种轻质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禹习谦研究员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家钧教授,介绍了谱学成像在新能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和具体需求。
自由讨论阶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董宇辉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的江怀东教授等指出,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在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有巨大优势,并结合自己多年线站工作的经验,对合肥先进光源谱学成像线站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故宫博物院的雷勇研究馆员,展示了同步辐射谱学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实例。北京大学李艳副教授、南京大学李伟教授、中山大学李满荣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孙仕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洁洁副教授等专家用户也做了精彩发言。
众多专家和用户对未来合肥先进光源X射线谱学显微成像线站的总体规划表示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殷切的期望。专家认为,基于合肥先进光源的显微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和实验效率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充分体现了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的特色;将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能力与软X射线波段优异的谱学分辨能力、化学元素价态分辨能力结合起来,可以在轻质复合材料、地质环境、石油开采、古生物、新能源电池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视频分会,共有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近百家单位的250余名人员参会。会议气氛热烈,共持续4.5小时,直至中午1点。会议室内精彩的报告让参会代表意犹未尽,大家还通过“聊天室”、“问答区”和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专家用户对在低能同步辐射装置开展谱学显微成像研究的巨大需求,也体现了专家用户对合肥低能区先进光源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