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在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ermeability–selectivity trade-off for a universal leaky channel inspired by mobula filters(受蝠鲼过滤器启发的通用漏通道的渗透性-选择性权衡)。在此研究中,研究者们使用了增材制造技术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水过滤器。
研究背景
在工业水处理领域,过滤器的设计面临着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艰难权衡。传统的过滤器要么孔径大,允许液体轻松通过但难以阻挡颗粒;要么孔径小,虽然能够更有效地过滤但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推动水流。为了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界——特别是蝠鲼(Manta Ray),这种海洋生物的滤食机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灵感。
蝠鲼属于鳐鱼家族,以其独特的进食方式闻名。它们游过富含浮游生物的海域时,会张开大口让水流过其鳃,而特殊的梳状结构则负责捕捉浮游生物作为食物。研究人员发现,蝠鲼的嘴底两侧排列着平行的板状结构,这些结构不仅帮助水流顺畅地通过鳃进行呼吸,还能有效捕获浮游生物。这表明,经过长期进化,蝠鲼已经具备了理想的结构尺寸,可以在进食的同时高效呼吸。这一特性激发了工程师们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工业过滤技术中。
研究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利用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模仿蝠鲼的浮游生物过滤特性,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水过滤器。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一个简易模型,该模型由两块扁平透明的丙烯酸板组成,边缘粘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小开口供液体通过。在通道的一端,研究人员插入了3D打印的结构,这些结构复制了蝠鲼嘴底的凹槽板。
△蓝色液体代表实验装置中滤板之间的流动结构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以不同的速率将水泵入通道,并使用彩色染料观察水流情况。他们注意到,在低速泵送条件下,水流非常平静,液体可以轻易滑过3D打印板上的凹槽进入储液器。然而,当泵送速率增加时,快速流动的液体不再顺利通过,而是在每个凹槽的入口处形成了涡流。这些涡流类似于梳齿尖端之间的小团头发,能够阻挡颗粒物质而不阻碍水流,使得比板间空间还小的颗粒也能被有效拦截。
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3D打印技术在模仿蝠鲼的自然过滤机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调整3D打印板状结构的尺寸和间距,研究人员成功模拟了蝠鲼在进食过程中的涡流效应。 涡流不仅不会阻挡水流,反而成为了阻挡颗粒物质的有效屏障,使过滤器在保持高渗透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选择性。此外,研究团队根据实验数据制定了详细的蓝图,指导如何优化工业横流过滤器的设计,使其性能更加接近自然界的高效过滤系统。
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增材制造在开发新型过滤技术方面的潜力,也为未来的工业过滤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设计原则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如水处理厂、食品加工行业等,通过合理选择参数方案,潜在提升整体过滤器的性能。Xinyu Mao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利用对蝠鲼的新认识扩展传统横流过滤的设计可能性,使人们能够依据具体需求定制化过滤解决方案。”
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Anette 'Peko' Hosoi、机械工程副教授Irmgard Bischofberger以及博士后Xinyu Mao博士共同完成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生物结构对工程技术的启示作用,同时也为工业应用带来了革新性的设计理念。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增材制造技术在环保和资源回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