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脉冲星信号畸变如何挑战我们对太空的认知

2024-11-28 09:53     来源:SciTechDaily     脉冲星

脉冲星信号的扭曲揭示了星系模型的缺陷,为理解宇宙和研究宇宙波带来了新的机会。

通过分析脉冲星信号的模式,研究人员发现现有的星系如何影响脉冲星信号的模型存在差异,这表明这些模型需要更新。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研究引力波等现象的能力。

脉冲星信号的开创性研究

SETI 研究所的 Sofia Sheikh 博士领导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该研究探索了脉冲星信号(大质量恒星旋转残余物发出的辐射)在太空中传播时如何变形。这项研究于 11 月 26 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脉冲星搜索合作实验室(一个致力于脉冲星科学的学生俱乐部)的一群本科生进行。

脉冲星搜索合作实验室由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主任兼 Eberly 杰出教授 Maura McLaughlin 创建,旨在让高中生和本科生参与前沿天体物理学研究。McLaughlin 还协助访问了研究中使用的档案数据,这些数据由阿雷西博天文台收集。

学生团队分析了这些数据,并确定了脉冲星信号在穿过星际介质(ISM)时的变化模式。星际介质是充满恒星之间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他们测量了 23 颗脉冲星的闪烁带宽,其中包括 6 颗以前未研究过的脉冲星。在几乎所有情况下,观测到的带宽都大于广泛使用的星系模型预测的带宽,这凸显了更新 ISM 密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观测数据的必要性。

脉冲星闪烁。图片来源:Zayna Sheikh

SETI 研究所研究员兼主要作者索菲亚·谢赫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大型存档数据集的价值。即使在阿雷西博天文台倒塌多年后,它的数据仍能继续释放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增进我们对星系的了解,并增强我们研究引力波等现象的能力。”

揭开宇宙干扰的面纱

当脉冲星发出的射电光穿过星际介质时,会发生扭曲,这一过程称为“衍射星际闪烁”(DISS)。导致光线在游泳池底部折射成图案或导致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物理原理也会导致 DISS。DISS 不是由池中的水或大气中的空气引起​​的,而是由太空中的带电粒子云导致脉冲星的光在时间和频率上“闪烁”而引起的。

推进引力波研究

NANOGrav 物理前沿中心等合作机构利用脉冲星研究引力波背景,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早期宇宙和超大质量黑洞双星等引力波源的普遍性。脉冲星计时测量必须极其精确才能正确测量引力波背景。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 DISS 造成的扭曲,从而提高 NANOGrav 等项目的脉冲星计时测量精度。

星系结构建模的挑

研究发现,尽管准确模拟银河系结构存在挑战,但包含星系结构(如螺旋臂)的模型往往更符合 DISS 数据。此外,研究表明,这些模型最准确地预测了用于开发脉冲星的带宽,而对新发现脉冲星的预测则更差。这表明存在局限性,这进一步表明需要不断更新星系结构模型。

Pulsar 研究的未来方向

这项试点研究是阿雷西博 AO327 调查的一部分,为未来研究脉冲星闪烁和引力波奠定了基础。通过在未来将试点研究扩展到 AO327 数据集中最近发现的脉冲星,该团队希望进一步改进 ISM 密度模型,以便与 NANOGrav 等观测脉冲星计时阵列的合作。



推荐阅读

科学家用等离子体造出钴离子复合材料 无需抗生素也能加速骨修复

晏侬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征威特任研究员团队的一名硕士生。此前,晏侬洋的家人因为做手术结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邓幼文主任。家人做手术的经历,催生了晏侬洋和导师吴征威的一个新选题,也促成了他们和邓幼文团队的合作。通过这次合作,双方设计出一种新型钴离子复合材料,其具有抗生物膜、骨增强和巨噬细胞活性调节等作用。首先,本次骨植入物可被用于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其次,通过等离子体技术赋予植入物抗菌特性,该... 2024-12-19

HEPS机器学习助力纳米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线站数据分析的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光束线软件系统与高分辨纳米电子结构(Nano-ARPES)线站在利用无监督聚类算法划分样品表面不同电子结构区域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开发的多阶段无监督聚类算法(Multi-Stage Clustering Algorithm,MSCA)通过自动提取能带在表面的一致性,清晰地划分出了MoS2/BN异质结中不同衬底或层数MoS2的分布,并实现了细微能带差异的抓取。Nano-ARPES线站通过聚焦X射线光斑至纳米量级,使得研究电子结构在... 2024-12-19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数据学科成功获批国际原子能机构研究项目

近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数据学科在国际核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以袁岑溪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成功获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研究项目基于壳模型的中重核区能级密度微观研究(IAEA Research Contract No: 28649)。这是中山大学在核数据领域首次获得IAEA项目立项,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核科技前沿领域的影响力、助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IAEA发起的协调研究计划(Coordinated Research Project, CRP)旨在汇聚多... 2024-12-18

中国同辐北分公司以“联” 共赢同分享 整体协同促发展

2024年是中核集团整体∙协同年,中国同辐北京分公司(简称:北分公司)在专项行动指引下,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成效,主动担当,抓机遇、谋规划,以联共赢同分享、整体协同促发展。一、党建引领,以联共赢同分享作为中国同辐成员单位,北分公司与中核高能通过整体·协同,在医疗器械装备项目等积极合作,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北分公司与中核高能党建协同共享2024年3月... 2024-12-18

不可或缺的同位素:氟-18在医学成像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见证了诊断技术的显著进步,使得越来越精确和非侵入性的人体可视化成为可能。在这些进步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代谢过程的有力工具脱颖而出。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放射性同位素:氟-18(¹⁸F)。这种寿命短暂的原子彻底改变了医学成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计划和监测疾病进展的宝贵见解。01能量背后的物理原理:¹⁸F是氟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其特征是原子核不稳定,质子和中子不平衡... 2024-12-1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