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获批的第一个应用在核医学上的人工智能产品完全不影响医院本来的运作流程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AI医学影像已经在风口上火热了两三年。
赛道上竞争者不少,既包括传统医疗器械公司(GPS)、也有IT巨头(IBM、BATK等),还有一众创新企业(依图医疗、汇医慧影、图玛深维、推想科技、深睿医疗、Airdoc、视见医疗、迪英加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医疗AI研发的企业有120家之多,并诞生了多家独角兽公司。
面对赛道上玩家“扎堆”的景象,36氪近期接触的「深透医疗」则打算“避开拥堵”,切入风口中技术门槛更高、市场规模更大的细分领域——AI影像采集。
虽然市场上AI医学影像公司很多,但玩家们其实只聚集在少数病种的影像分析(肺结节、眼底等细分领域)。根据美国市场的数据,后期影像分析只占整个医学影像市场的10%左右。而「深透医疗」采取的切入口是“影像采集”,在医学影像整体花销中占比90%,市场空间更广阔。由于这个方向的产品研发需要对影像采集、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技术要求,目前没有太多AI医学影像公司涉及,直接竞争者较少。
「深透医疗」来自美国硅谷,其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该公司成立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内从licence-in到FDA获批,节奏是比较快的。12月初,该公司产品拿到FDA认证,成为第一个FDA获批的应用在核医学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也是FDA批准的针对图像增强的人工智能产品。接下来,该公司打算同时打开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
目前,「深透医疗」已获两轮融资。种子轮来自美国大数据基金Data Collective、真格基金、百度风投、清源创投、Wisemont Capital等。今年5月,完成5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美国老牌基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与美国大数据基金Data Collective领投,跟投方包括种子轮投资人、Facebook投资人Jim Breyer和Fusion Fund。
市场情况来看,美国一年有超过3000万磁共振检查以及约200万PET检查。其中,MRI磁共振和PET核医学分子影像,这两种影像是价格最贵(美国MRI约为1000美元;PET约为3000美元)且速度最慢的(在美国一般需要30-60分钟)。因为检查速度慢,美国市场上的患者通常需要排队3周,才轮到做检查。速度、成本、安全性是这个市场中亟待解决的痛点。
「深透医疗」就针对MRI磁共振和PET核医学分子影像,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重建技术,增强影像质量和效率,从而用更少的时间与剂量获取诊断级别甚至更高质量的医学图像。
具体来说,PET主要适用于检查肿瘤、脑部疾病(如阿兹海默病)。患者需要在机器上一动不动躺半个多小时,才可以完成检查。因为检查时间长,患者的轻微移动还会形成运动伪影。「深透医疗」通过优化数据重建成图像的过程,在保证诊断级别精确度的情况下,使PET加速4倍以上。PET检查会使用放射性试剂,「深透医疗」的技术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放射性试剂剂量,对病人、操作人员以及医院都更为安全。该公司近期获得的FDA批准,就是应用于PET检查的产品。
MRI主要应用于检查脑部、组织等,几乎覆盖了医疗影像可检测的所有病种。与PET类似,「深透医疗」也是通过优化数据重建成图像的过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MRI加速4-10倍。MRI检查本身没有辐射,但是很多MRI会用到基于重金属钆的造影剂。美国FDA、欧洲CE以及中国CFDA都对于钆造影剂在人体内沉积问题提出了警告。基于速度的提升,「深透医疗」提供的方案,可以大幅降低MRI的钆使用剂量,从而降低钆在病人体内的沉积。
总结来说,「深透医疗」可以覆盖几乎所有病种,在保证诊断级别的精确度的前提下,使得PET检查加速4倍以上,MRI检查加速4-10倍。
「深透医疗」提供的产品形态是软件,这种软件是与传统的检查仪器配合使用的。目前仪器市场由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东软等影像设备商占据,而「深透医疗」已经与这些公司建立了合作,使得其软件可以兼容各种品牌机器型号,普适性强。
换句话说,传统方式是患者躺在仪器上,由医生通过电脑完成检查;而该公司提供的方式完全不改动患者和医生本来的位置,只是在电脑上增加了兼容的软件,完全不影响医院本来的运作流程,医院也不需要调换设备。
此外,该公司还形成了数据壁垒。「深透医疗」具备斯坦福大学独家授权的3项专利和大量医学影像数据(包括超过200万张MRI、PET/CT、PET/MR影像)。同时,公司已经与UCSF、MD安德森肿瘤医院、梅奥医学中心、RadNet等十几家美国排名靠前的医疗院校、医院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展开临床合作,累积了更多的跨病种、多模态的数据。在国内,该公司也建立了与301医院、天坛医院的临床科研合作。
为了拓展市场,该公司也在与医疗AI平台公司建立合作,已经与Nuance、intel和NVIDIA等在医疗AI领域布局搭设技术平台架构的大公司展开合作,加入这些公司的产品生态中。
因为刚拿到FDA批准,接下来「深透医疗」将开始落地,主要会选择在大医院、第三方影像中心落地。未来,该公司计划提供更多的产品线,针对MRI的两款产品正在申请FDA,预计明年年初能得到结果。未来产品的发展重心是提高检查速度、提高图像质量。
国内的医疗情况与美国有一些不同,国内情况是采集速度足够快,但采集的数据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因此该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会在美国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来解决在同样或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采集影像数据,提高诊断质量与效率。
对于行业的未来趋势,该公司CTO张涛对36氪说道,“接下来整个AI+医疗行业要攻克的难点就是技术落地,怎么样让技术在应用中真正产生实际价值。AI也有它的限制性,怎么样与现实情况更好地融合,这是行业正在探索的。”
核心团队情况上,创始人及CEO宫恩浩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备医学与工程复合背景,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研究,多次获得国际磁共振学会以及北美放射学会研究奖项,并在今年获得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联合创始人Greg Zaharchuk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放射科医生、神经影像专家,曾获得美国放射学与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学会的杰出研究者奖,拥有多项专利。CTO张涛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有十余年的医学影像科研经验,曾供职于GE Healthcare、MD安德森肿瘤医院。朱立人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具备十余年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研究经验,共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与Science Advance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