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美国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提议建造一个“灵活”的仿星器设施

2024-08-08 08:47     来源:CNF     磁约束聚变技术 核聚变技术 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核技术

2024年7月26日,在《物理世界》(PHYSICSworld)发布的新闻稿中,一群美国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议:建造一个“灵活”的仿星器设施。这个提议不仅标志着聚变能源研究的一次重大飞跃,而且也代表了对现有磁约束聚变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以下为报道内容:

 

德国的Wendelstein 7-X装置于2015年开始运行,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和实验成果(图片由MPI for Plasma Physics/Jan Michael Hosan提供)

来自美国顶尖等离子体研究机构的24名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建议如果美国想在核聚变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就应该建造一个“灵活”的仿星器设施,该设施将测试不同的仿星器磁约束方法,以及评估这些设计是否能够扩展至聚变电厂规模。

托卡马克与仿星器

托卡马克(左)和仿星器(右)几何结构示意图。来源: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托卡马克和仿星器聚变装置均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们均采用磁约束技术来操控等离子体,但在等离子体的磁约束容器的几何结构上存在差异。托卡马克装置利用流经等离子体的电流产生的环形磁场,而仿星器则通过外部线圈产生的螺旋磁场来实现等离子体的磁约束。

这些不同的几何形状为每种方法提供了特定的优势。托卡马克装置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等离子体的温度,而仿星器则在确保等离子体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目前正在法国卡达拉什建造,是全球大约60个托卡马克实验中规模最大、最具雄心的一个。然而,目前只有少数仿星器在运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的Wendelstein 7-X设备,该设备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实验进展。

参与撰写白皮书的物理学家费利克斯·帕拉·迪亚兹(Felix Parra Diaz)指出,要实现2022年发布的美国的商业聚变能源十年战略,这一战略充满雄心,除了支持托卡马克技术的进步外,还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仿星器研究计划。

“它还将作为测试平台,用以研究热聚变等离子体如何与仿星器试验工厂的壁面相互作用的方法,”帕拉·迪亚兹补充说,他认为设计和建造这样一个设备可能需要6到9年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资金水平”。

该组织此举是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启动时间被推迟到2034年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比原先的计划晚了近十年。

与此同时,商业聚变公司继续推出替代的托卡马克技术。例如,位于牛津郡阿宾登的托卡马克能源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球形托卡马克设计,该公司声称这种设计比传统的环形甜甜圈形状更有效。



推荐阅读

中广核久源获2023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日,2023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公布,由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久源)参与完成的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在线诊断装置研制及应用项目成果被评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燃料包壳是压水堆核电站纵深防御体系三道屏障中的首道屏障,承担着燃料芯块与放射性裂变产物包容的功能。中广核久源于2014年启动燃料包壳破损监测装置样机的研发,并在福建宁德核电站进行安装测试,验证了一回路冷却剂γ能谱在线测量可行性... 2024-08-23

【成果】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邱睿教授

项目组构建了多尺度辐射剂量学体系,包含全身模型、精细器官模型和DNA原子模型,可在毫米、微米和纳米三个尺度上开展辐射剂量学研究,实现了辐射作用于人体微观物理和生物过程的精细化模拟,实现了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融合统一。建立了国内首套包含精细器官模型的中国参考人系列数字体模,涵盖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人群,包含乳腺、骨、呼吸道、眼等精细器官模型,并实现了个体化体模的修正。建立了国内首个DNA原子模型,计算并修正了低能... 2024-08-23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1.2 MeV/10 mA电子加速器束流扫描系统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接了其中综合舱和器件舱三台高压电子加速器及其束线(1.0 MeV、1.2 MeV和200 keV)的设计与建造任务,其中1.2 MeV电子加速器是系统级综合辐照试验舱的电子辐射源之一。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空间探索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种航天器(如宇宙飞船、导航卫星、空间站等)需要长时间在空间环境中运行,但航天器在轨运行时,会脱离大气层的保护,直接受到空间环境中的电子辐射、质子辐射和重离子冲击等影响,使其工作异常... 2024-08-22

我国科学家实现新突破

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寻找反物质的研究中实现了突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通过参与一项国际合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反超氢-4的反物质,这是目前科学家在实验上观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这一发现使人们在反物质及正反物质对称性的探索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未来人类揭开宇宙早期大爆炸之谜也将有推动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什么是正物质和反物质呢?当前... 2024-08-22

CV自动焊成套技术在廉江核电实现规模化应用

近日,中核二三自主研发的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装备在廉江核电项目钢制安全壳(CV)筒体上完成首条横焊缝焊接。这是继2023年12月廉江核电实现首条立焊缝自动焊后又一里程碑节点,标志着已成功实现了对CV筒体主体焊缝的全面覆盖,公司自主研发的CV自动焊成套技术在廉江核电实现规模化应用。廉江项目钢制安全壳(CV)材质为低合金高强钢,筒体立焊缝、横焊缝长达4000m,施工时须预热150℃以上,面临CV焊接工作量巨大以及紧迫工期的严峻挑战。为保障项... 2024-08-2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