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技术网讯:冬日里,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上,晶莹剔透的雪花已经为广袤的黑土地悄悄地披上一层雪白的外衣。每日6时,张春生戴好口罩,沿着上班路线和脚下踩着嘎吱嘎吱的积雪声,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单位,开始了当天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张春生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工务段探伤车间富锦探伤工区工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受疫情防控交通管控,作业人员到现场干活很困难,但钢轨探伤一刻也不能停。
富锦探伤工区担负的福前线铁路是粮食运输的重要通道,每年冬天都有大批粮食通过这条铁路运往中国各地。
钢轨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而铁路钢轨探伤工的任务,就是对车轮下的两根钢轨进行检查,他们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检测钢轨内部,用小镜子、小铁锤等人工方式检查钢轨外部,及时发现钢轨存在的伤损,因此他们常被称为“钢轨医生”。
工长张春生跟班1组进行检查作业,作业位置在二道岗至富锦间85公里至95公里,8时30分他们开始了上道检查作业。两台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在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探伤工推行下,缓缓向线路的远方走去。与以往不同的是,探伤工们由原来的防寒脖套换成了现在的口罩。
“我们现在自我防护作得都非常到位,每天从家里出来就把口罩戴上了,上班前和下班后我们每天坚持两次体温检测。”张春生说。
钢轨探伤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就像医生查看B超图像一样,对钢轨内部的伤损进行精准诊断,他们从7时乘车出发,8时30分开始上道作业,不知不觉已经工作到了13时30分,10公里的钢轨设备在他们的细致检查下,顺利地完成了体检任务。
“咱们黑龙江的粮食、物资要运到湖北,就是从这条钢轨上运过去的,咱们这铁路也是防疫生命线啊。”虽然不是医生,不能身处在防疫第一线,但张春生和工友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中国核技术网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