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医院大量消耗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等医疗用品。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纷纷前往药店抢购相关防护品,陡然间,全国各地医疗用品告急。
在此突发状态下,迅速扩大医疗用品产能非常必要。众所周知,中国的工业品生产能力在国际社会名列前茅,但为何疫情爆发以来,以口罩为代表的医用防护用品仍然无法满足医疗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其实,医疗用品制作并不难,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即可迅速扩大生产。但医疗用品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灭菌消毒与解析。以医用防护服为例,目前,我国多采用环氧乙烷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此过程需要7至14天,大幅限制了其生产周期,灭菌周期长是缺少医疗用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否有其他方法替代传统的消毒灭菌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产能及时跟上需求?答案是肯定的。核技术应用使压缩医疗用品生产周期出现了转机。按照生产规范在辐照站使用钴-60放射源或电子加速器对医疗器械特别是防护用品如医用乳胶手套等进行辐照后,其灭菌效果与传统方式相当,全程仅需要1天即可完成。另一方面,若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熏蒸后多少会有部分残留在防护用品上,辐照灭菌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核技术灭菌的优势。
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印发《关于疫情期间执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的通知》,本次疫情中一次性防护服短缺的问题将会通过生产厂家和辐射灭菌企业的共同努力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