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曾令世界处于核毁灭的边缘;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但给这座城市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章;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人们疯抢碘盐的画面仍记忆犹新;直至现在备受全球关注的朝鲜、伊朗核问题,“核”一直是一个让人恐怖的字眼。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核可谓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医院也许是核技术利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
核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是指密封源、非密封源和射线装置的应用,包括核医学、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在医院,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标志“当心电离辐射”。确实,不管是核医学应用的SPECT、PET,还是用于放射治疗的X线治疗机、Co60治疗机、医用加速器、γ刀、X刀,放射诊断的CT、DR、DSA等,它们产生的α粒子、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或γ射线、X射线等高能电磁波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都属于电离辐射。
其实,辐射无处不在,包括来自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这些辐射被称为“天然本底辐射”。通常用“有效剂量”表示人体在不同照射条件和受照部位受到的辐射影响,单位mSv。据统计,一个正常人一年中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量平均约为3mSv。医疗常见放射检查辐射强度如下:
X线检查:0.1mSv
CT检查:2-15mSv
DSA:20-200mSv
核医学检查:2-15mSv
以每年人均天然本底辐射量做参考,可以看出医疗放射检查是把双刃剑,但是在有正当的医疗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下,医疗放射检查是利远大于弊的,不过我们依然要提高警惕,避免无意义、重复照射。总之,要牢记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