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与欧洲核子中心(CERN)签署合作协议,加入由CERN牵头成立的国际缪子对撞机合作组 (International Muon Collider Collaboration)。
该合作组将开展缪子对撞机的概念设计报告和原型验证的相关工作,目前参与成员包括美国、欧洲数十个知名大学和研究所。我国之前只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参与相关工作,北京大学是第二家加入签署协议的国内单位,由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李强研究员担任联络人。
创新的加速器技术是决定高能量高强度对撞机物理探索极限的基石,同时也是许多基于加速器的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强大驱动力。目前受到关注的技术包括强场磁体、高温超导体、等离子体尾场加速和其他高梯度加速结构、高亮度缪子束流、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等。其中,缪子对撞机提供了超越电子对撞机达到TeV能标对撞能量的独特良机,并且可能在一个比强子对撞机更紧凑的圆形隧道中实现。其目前最大挑战仍为如何获得高流强冷却缪子束流和压低缪子衰变带来的束流本底,但新思路已在研究探索中。
缪子对撞机近来受到很大的国际关注,例如《Nature》杂志2022年8月专门刊登了题为“Particle physicists want to build the world’s first muon collider”(粒子物理学家希望建造世界首台缪子对撞机)的新闻报道。北京大学成为缪子对撞机研究的参与方后,将与已成为或即将成为缪子对撞机研究参与方的其他研究所、实验室、大学和他们的资助机构共同合作参与缪子对撞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