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医学不愿再被“误会”!广东加强核医学质量控制

2023-03-27 08:57     来源:广州日报     核医学PET/CT
PET也就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肿瘤临床诊治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端影像检查设备,也是核医学发展的重要“利器”。记者从近日在穗举行的核医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3广东省医院协会核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广东省核医学质控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获悉,广东试点建立PET/CT适宜性点评制度,将就PET/CT应用中的适应症和适宜性等问题等进行规范。

资料图片。图/视觉中国

到2025年 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将实现核医学全覆盖

广东省医院协会黄力会长指出,核医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之一,放射性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核医学在临床诊疗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原主任田嘉禾教授表示,核医学在精准医学中属于高级别诊治手段。根据国家规划,2021年到2025年全国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2026年到2035年,全国范围内实现“一县一科室”,这也对核医学队伍的发展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广东医院PET设备总量全国排第一

广东省核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主任樊卫指出,目前广东PET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位,设备主要集中在委属、省属、市属三级医院,但目前开展诊断治疗的情况参差不齐。

2022年,广东省核医学质控中心成立。据了解,质控中心将拟定并完善全省核医学专业质控标准评价体系、指导并监督各医疗单位的专业质控、省内核医学技术开展与人才队伍培养、建立核医学专业质控信息数据库以及对接国家质控中心等工作。

(新闻深读)核医学不愿再被“误会”

说起核医学,人们或许感到有些陌生,有些人则会第一时间敬畏地联想起“核弹”。而一说起PET,不少人就会了然:“哦,PET/CT,PET/MR,都是很贵的检查啊!”

PET也就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使用的高端影像检查“利器”。它通过向人体注射不同的放射性标志物作为显像剂,标记人体的组织,从而精准地了解人体组织的细胞代谢水平,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中。而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以PET为代表的核医学也在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生命科学探索等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核医学三十年发展跌宕起伏

“我们这个学科,起名起得失误了!听着那么可怕,实际上核医学的辐射剂量可以说非常微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核医学科主任樊卫教授为公众对核医学专业的“误会”而叫屈。

他说,作为示踪显像剂,从静脉注射的核素按每公斤体重计算,使用剂量微小,辐射量不到10毫居里,跟“从外到内辐射的”放疗比,可以说是10万倍的差异。另一方面,检查用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不会被吸收,很快被人体代谢排出。“我们常用的几种核素,如18F-FDG,有效半衰期约1小时(体内放射性量约1小时可减少一半)!就这么短时间,它就排出来,衰变成其他物质了。”跟核医学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樊卫,对学科的发展如数家珍,讲起来滔滔不绝。

核医学探索始于19世纪末,随着上世纪40年代放射性碘-131用于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60年代核医学显像设备的问世,为后来名声大噪的PET等影像检查设备奠定了技术路线。而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的发明与大规模运用,核医学转入低调发展阶段,直到2001年PET进入市场并获得广泛应用,才将核医学的发展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樊卫教授进入中肿时,广州地区只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九家综合医院成立了核医学科。

1993年中肿核医学科正式成立。建科之初,中肿核医学科大部分人马来自于放射科。从那时起,樊卫和同事们见证了中肿核医学科医疗服务诊疗“从0起步”到如今跃居华南第一的过程。

2022年全年,中肿核医学科PET检查诊断人数2万多人次,排在全国前列。全科医务人员75名,其中大部分医生毕业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著名医科院校,在广州为来自天南海北的肿瘤患者服务。

除了肿瘤早诊,这些研究也离不开核医学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飞速的发展,是因为核医学科对肿瘤精准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可以说‘医教研都需要’。”樊卫教授介绍,核医学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或外照射治疗甲状腺癌、血管瘤,但那只是“核医学的冰山一角”。

随着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在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PET(PET/CT、PET/MR)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是目前用于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中,PET因对药代动力学灵敏而直观的评价,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CT也好,MR也好,都看不到患者本身的生物学特征,看不到药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而利用我们科室2米长的全景PET,从头到脚,全身扫一遍,进入体内的抗肿瘤药物吸收得怎么样,去了哪些地方,体内哪个地方药物浓度高,哪个地方低,在大脑里有没有聚集,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仅实现可视化的诊断,还能实现可视化治疗。”樊卫形容,有些抗肿瘤药物被人体吸收后药效因人而异,而在核医学影像下,药物聚集在人体里可谓纤毫毕现。

PET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以常用的示踪剂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例,它是一种葡萄糖的放射性标记形式,其中一个氟-18原子取代了一个羟基。进入人体后,氟-18原子在衰变的过程中,释放出正电子,从而被PET发现。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葡萄糖有更高的需求,18F-FDG进入人体后,往往在肿瘤处聚集。而PET扫描可以从周围的健康组织中找出这些“热点”。

治疗肿瘤 放射性核素大显身手

樊卫强调,放射性核素可以参与生物活动的过程,“但不会改变或扰乱它们,是安全可控的”。以18F-FDG为例,它的物理半衰期约2小时,再加上人体代谢所致的生物半衰期,有效半衰期约为1小时,患者检查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体内的辐射残余,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

近年来,核医学呈现出“诊疗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肿瘤治疗上,肿瘤骨转移是放射性核素治疗最拿手的方向之一。对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骨转移瘤及血管瘤的患者,医生将放射性核素定向运送到病变组织和细胞内,放射性核素被吸收后,衰变时释放出的短射程的α射线、β射线,可以就近杀灭周边的肿瘤组织和细胞。

随着核医学的发展,更多的核素应用于临床,仅在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放射性锶-89、钐-153可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镭-223则用于治疗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患者。

PET并非“全能选手” 核医学亟待实现同质化发展

樊卫指出,不同来源和分化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这使得在肿瘤早诊领域,核医学PET还不能成为“全能选手”。以肝癌为例,核医学PET诊断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有效,而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则要根据高、中、低的分化情况而定,例如对于高分化癌容易出现假阴性的诊断结果。

目前,由于全省各地核医学诊疗发展水参差不齐,PET/CT等检查存在不规范应用的问题,凸现了建立PET/CT适宜性点评制度、加强核医学质控工作、实现核医学同质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推荐阅读

最新成果:科研人员开发用于核医学成像的新型紧凑型低成本无透镜放射性显微镜

根据发表在《核医学杂志》3月刊上的研究,一种能够以非常高的分辨率可视化医用放射性药物分布的新型成像模式已经开发并成功测试。 2023-03-29

P-Cure自适应质子治疗系统获得美国FDA的510K证书

P-Cure以色列首席执行官Marash评论道:“在现有治疗室中可以安装质子治疗系统这一可能性为P-Cure开辟了一个替代市场,我们坚信这是一个放射治疗新时代,P-Cure可以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放疗方案。” 2023-03-27

通过[89Zr]Zr(oxinate)4直接放射性标记细胞外囊泡的PET成像

研究团队想到了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搭配长半衰期核素的示踪手段,在本报告中,研究团队探索了[89Zr]Zr(oxinate)4(一种细胞和脂质体放射性示踪剂)用于几种类型的sEV的直接和腔内放射性标记的用途,实现了高放射性标记产率。 2023-03-27

Curium证实其ECLIPSE III期临床试验在北美和欧洲没有供应挑战

临床试验供应的可靠性对于我们的患者和研究人员来说极其重要,我们很高兴地确认,我们的177Lu-PSMA-I&T临床试验供应保持不间断。Curium致力于ECLIPSE临床试验以及其他正在进行的肿瘤学临床试验,通过我们在核医学方面值得信赖的传承,进一步实现我们的使命,即重新定义癌症经历。” 2023-03-27

研究:PET/MRI模型可能有助于追踪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是基于一种人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报告酶。这是通过基因手段在小鼠血管肌细胞中特异性产生的。它会导致放射性物质PET示踪剂在这些细胞中积聚。 2023-03-2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