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的造影剂
增强CT所用的造影剂,主要是利用其对X射线吸收率比较高,可以使靶-非靶器官形成良好的对比,细节显示更加清楚。目前常用的CT造影剂主要是碘对比剂,分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如碘海醇)。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的碘海醇24小时内几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液排出,注射后1小时,尿液中浓度最高;泛影葡胺也经肾脏排泄,半衰期为1-2小时。
18F-FDG PET/CT检查过程中的增强CT
PET/CT检查中的CT扫描通常为低剂量CT,一方面可以提供定位诊断信息,一方面用于衰减校正。部分情况下会进行诊断剂量的增强CT扫描。高剂量的静脉或肠道造影剂会在(根据CT衰减情况)重建PET图像时产生伪影,从而影响定量结果。静脉造影剂对衰减校正的影响在平衡期或静脉期时较小,而在动脉期最大,因此若在PET/CT扫描方案中先做增强CT则PET扫描应稍作延迟以避开动脉期,或者采用先完成PET/CT扫描,再单独进行诊断剂量的增强CT扫描方案。如果18F-FDG PET/CT不需要精准的定量,可以直接给予静脉造影剂,因为CT造影剂对图像质量和定性分析的影响不大。对于肠道对比剂推荐使用阴性肠道造影剂,但不推荐使用纯水,因为水被快速吸收,会增加肠道非特异性的摄取。在需要分析定量结果的PET/CT中使用阳性肠道造影剂,推荐使用稀释后的造影剂,并且浓度尽量低以免影响衰减校正结果。
18F-FDG PET/CT检查前的增强CT
根据本文前面探讨的结果,若使用静脉造影剂,如果避开动脉期,增强CT对PET/CT的定性结果,甚至是定量结果影响并不大。当患者于不同科室先后进行增强CT、PET/CT检查时,即使两种检查安排在同一天,两者通常也会间隔一段时间,理论上早已过了造影剂进入体循环的动脉期;若是间隔一天以上时间,静脉造影剂几乎全部排出体内,亦不会有影响。但2015年欧洲核医学协会有关18F-FDG PET/CT的指南仍然指出:“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在PET/CT检查前24-48小时内安排静脉增强CT[1]”。对于使用肠道阳性造影剂后多久可行PET/CT检查,指南没有作出明确推荐,其对PET/CT检查结果的影响与所用的造影剂类型、浓度有关,肠蠕动也会影响造影剂的排出,通常认为3-5天后肠道造影剂可大部分排出。
有关MR造影剂
MR造影剂钆(Gadolinium),是一种重金属,和碘一样,可以衰减X线。钆的原子序数(Z=64)比碘(Z=53)高,比碘吸收更多的X线。但由于行常规MR增强显像时,所用钆的浓度和进入体内的总量比碘要低很多,所以在CT图像上钆造影剂一般不显影。但高浓度的钆增强剂是可以在CT图像上显示的,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在患者碘过敏的情况下有时还会使用高浓度钆剂来替代碘增强剂,后来发现高浓度的钆会引起肾纤维化,该使用方法逐渐被摒弃。如今常规增强MR检查后短时间内行CT扫描,有时会在膀胱或肾集合系统内观察到钆造影剂的残留。因此笔者认为钆造影剂对PET/CT检查中CT衰减校正的影响可能比增强CT造影剂更小。对于PET/MR中使用钆增强造影剂,有研究表明,其对PET衰减校正的定量结果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