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脂肪就是肥胖的根源,不仅影响身材、还会危害健康。其实在我们身体里,除了引起肥胖的白色脂肪以外,还有另一种脂肪---棕色脂肪,虽然与白色脂肪同宗同源,但功能却大不相同。
棕色脂肪是什么?
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因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使其呈现棕褐色而得名,婴儿体内广泛分布,而占成人脂肪的少部分,通常对称性分布于颈部、锁骨上区域、肋间、大血管间隙、肾周及肾上腺附近、胸椎旁等部位。由于棕色脂肪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能够加速代谢,产生热量,是成人冷适应和非战栗性产热的重要来源,对维持体温、能量平衡及调节血糖起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消耗白色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显影的原因
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MRI等)无法区分这两种脂肪,但PET/CT显像可以做到。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有约2.3-4%的患者的棕色脂肪可以摄取显影,其中以儿童和女性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低体脂指数、寒冷环境、紧张状态等因素作用下交感神经会发生兴奋,刺激棕色脂肪,形成高代谢摄取从而显影。另外一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或药物(辣椒碱、心得安等)也可以影响棕色脂肪摄取。
由于棕色脂肪的部位邻近周围淋巴结,它的显影有可能会掩盖或误认为淋巴结病变,在PET/CT诊断时会给当班医师带来干扰(比如淋巴瘤复查、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等)。
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一些方法比如:增添衣物保暖、控制室温、给予药物地西泮(安定)或β受体阻滞剂等,这样棕色脂肪的摄取程度会相应减少或消失,使图像变清晰利于诊断。
冬天到了,温度降低,在做PET/CT检查前,放松心情、注意保暖,捂好你的(棕色)脂肪,不要让它“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