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军工企业的好消息是接连不断,而最近又来了一个。根据中国权威官方媒体2018年3月16日的报道,中科院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试验室的研究员韩桂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将研制面向10~25马赫的高超音速风洞,这种风洞的各项指标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其终极目标将面向航天飞机的试验。
现代航空航天业中的飞行器,没有经过风洞试验是很难想象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这则消息同之前的另一则报道联系起来,比如2017年年底的时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就发布了太空探索主要路线路,而该路线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2040年时建造一艘核动力航天飞机。很显然,中科院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推出的高超音速风洞,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用来保障核动力航天飞机的试验。
除了保障航天飞机的试验,高超音速风洞的用途还有很多,例如洲际导弹的弹头、拦截导弹、卫星、助推-滑翔弹头和高超音速飞机等等装备都需要这样的试验设备。由于都是涉及到高精尖的军工领域,因此对于高超音速风洞的数据准确性、最高速度、可靠性和尺寸都有很多严格的要求。
从历史上来看,高超音速风洞其实并不是个新鲜事物。例如,德国在1945年就曾经研制过10马赫左右的暂冲式高超音速风洞。发展至今,高超音速的风洞有多种形式。按照分类,高超音速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类型,包括常规高超音速风洞、电弧风洞、激波风洞、活塞风洞、热冲风洞和管风洞等等。而根据韩桂来研究员的透露,新型风洞将采用激波风洞的形式,那么这种风洞的性能究竟怎么样呢?
激波风洞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用适当强度的入射激波压缩被驱动段内的实验气体,产生能满足流动条件要求的驻室状态。激波风洞的既存在着很多优点,比如结构简单、参数很高、设备本体相对便宜,但另一方面它的缺点是工作时间段、测试技术难度较大、数据误差大、重复性差,且一般没有办法改变攻角,效率低。
高超音速激波风洞的最主要难点是技术是高压、高声速气体的产生,而目前的高焓激波风洞主要采用三种驱动方式,包括氢气和氦气等加热请气体、自由活塞方式和爆轰驱动方式。由于韩桂来研究员未就这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阐述,因此新高超音速风洞究竟采用哪一种驱动形式,只能进行大致的推测。
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都已经研制出了高超音速激波风洞,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德国等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JF10风洞采用爆轰驱动方式,在反向和正向的爆轰驱动模式下都能够运行。2012年5月,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波,即JF12激波风洞顺利通过验收,该风洞一样是采用的爆轰驱动模式。因此,新型的高超音速激波风洞可能再延续这个技术。
投入使用之后,JF12的风洞测热精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测力精度也达到了连续下吹式风洞的水平,并首次证明气体效应的真实存在。该风洞对于我国在弹道导弹、卫星和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的发展,已经展现出重要的意义。但这里还应当指出一点,有文章曾经将JF12风洞称为世界上唯一的超高音速风洞,这实际上有很大的吹嘘成分,其实全球的高超音速风洞不少一流强国都有。
正所谓腰杆够硬,拳峰威力才会劲头十足,航空航天工业的腾飞,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打造。中国开始研制具有世界级水平的10~25马赫高超音速风洞,意味着我们已经不甘心于模仿和追随,而更加注重于创新和向更高的科技之峰攀登。要在2040年左右推出核动力航天飞机,从现在开始投入基础实验设施,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