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碑,山河为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打开时间的闸门,在这片无际的深山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工程试验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
1985年10月,该工程设计建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岷江试验堆作为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建设的先驱核设施,如今已成长为集同位素生产、单晶硅中子参杂、材料辐照、核电培训等多方面用途的中子辐照实验平台。
花开深耕处,根深叶长青。
四十余年来,核动力院依托于岷江试验堆和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开展、完成了大量科学试验与研究,这棵科技之树现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目前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300多项,为我国核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于群山之中巍然挺立
压实安全,潜移默化以贯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处不在的安全屏障!核动力院全面践行“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理念,大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了“领导重视、以上率下,全员参与、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安全管理、责任、监督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重于泰山!潜移默化中,安全理念已深深镌刻在运行人员的血脉里了。每一个实施环节,每一个动作细节,安全贯彻始终。不断厚植核安全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注重核安全文化引领,坚决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在2022年,一所在安全和生产上实现了双赢!
岷江堆持续安全运行
锚定计划,实事求是以谋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万无一失的部署准备!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慰问现场职工;所班子系统谋划、科学管理、扎实推进;众职工积极配合、戮力同心。终于,疫情防控、科研生产、核设施安全运行的“三确保”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刷新了多项运行记录!
聚焦精细,殚精竭虑以立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直以来的精准发力!年中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大修实施全过程推行精细化管理。最终,大修各项预防性维修全部顺利通过验收,维修返工率为0,保证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成功满功率运行。岷江试验堆运行团队还制定了完备的运行方案。在人员配置上,灵活运用“五班三倒”和“四班三倒”相结合的人员配置模式,保证运行任务、日常任务两手抓、两手硬。同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了管理、组织、资源三统一,以有限资源实现了规模效益。赋能管理价值链,将精细化理念贯彻各方面工作中,集中了优势力量,实现了重点突破!
酷暑中精细大修
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以成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始终如一的职责坚守!地图上标识西南方向的纤纤一脉,蜿蜒在青衣江畔,在崎岖的大旗山下,激荡着滚滚洪流,已经标注为〇九精神的永远坐标。40余年来点亮大山深处的运行值班室的灯光照亮了这片茫茫夜空,这些光辉的成就,离不开勇敢且智慧、负重又担当的每一位一所人。“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很开心,也很自豪。”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运行值班长蔡文超这样说道。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运行骨干蔡值长在紧张忙碌的值班室里刚刚度过自己34岁的生日,他是日夜奋战一线的一个缩影。一室王皓在值班长紧缺的情况下,主动参与运行倒班,累积运行近200天;三室毛建军博士连续5个月每月加班230小时以上;五室江鑫疫情期间神鏖战风雨40多个小时保障顺利运行;......一代人朝气蓬勃、淬火成钢,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山川气度,云水襟怀,先辈们坚守深山、隐姓埋名,白手起家建起三线工业基础。而一代“新人”,正在接住前辈们的火炬将这股精神传承下去!深山里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作为核动力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翼",一所时刻严阵以待,将持续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三新一高"发展要求,为实现核动力院新时代"一体两翼三高"奋斗目标注入磅礴动力,也必将以新面貌、新业绩、新成果、新贡献,为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实现积极贡献一所智慧和一所力量,努力向院、集团和国家交上一份精彩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