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物理|科学家发现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

2022-12-14 14:02     来源:科技日报     粒子物理核物理
12月12日,记者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开展了质子滴线核磷-26衰变性质的高精度测量, 发现了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直接挑战人们对于原子核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对称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称性破缺往往蕴含着新物理。1932年,海森堡提出了同位旋概念,把质子和中子看作同一种粒子的两种状态。在同位旋严格对称的情况下,β衰变中费米跃迁仅布居至同位旋相似态。然而,同位旋对称性破缺会导致费米跃迁强度劈裂,不仅布居到同位旋相似态,也会布居到同位旋相似态附近的激发态。此前,实验上仅发现几例这种同位旋混杂的现象,同位旋混杂矩阵元均小于50keV,理论上也基本能解释这些现象。

近代物理所核物理中心研究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开展了奇特原子核磷-26的β延迟双质子发射的关联测量,首次发现硅-26同位旋相似态附近的两个高激发态11912keV和13380keV。

基于高精度的实验数据,研究人员得到硅-26同位旋相似态13055keV与高激发态13380keV的同位旋混杂矩阵元为130keV,是目前实验上发现的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其背后的物理成因可能是弱束缚或者大形变效应。然而,针对磷-26衰变的各种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同位旋混杂矩阵元均小于30keV,远小于实验值。该实验结果对现有理论研究提出强有力挑战,将推动原子核相互作用力相关理论的发展。

这项研究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牵头,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23家科研单位合作完成。



推荐阅读

轻反原子核或能在银河系中穿越很长距离 助寻暗物质

为探索反原子核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论文作者团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LICE合作组对氦-3(氦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的反粒子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粒子对撞产生反氦-3原子核,再让这些反原子核与ALICE探测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让它们消失。 2022-12-13

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 一种超冷三原子分子气体

本世纪初,国际学界制备钾双原子分子取得成功。随后,科学界开始研究如何制备超冷三原子分子。2022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组在采用射频合成技术,在钠钾基态分子和钾原子的费希巴赫共振附近,实现了超冷三原子分子的射频合成。 2022-12-13

粒子物理|潘建伟团队成果入选!《物理世界》公布2022年度十大突破

四中子顾名思义,由四个中子组成。四中子是通过在液态氢靶上发射氦8原子核而产生的。碰撞可将一个氦8原子核分裂成一个α粒子(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和一个四中子。通过检测反冲的α粒子和氢原子核,团队计算出这四个中子以未结合的四中子状态存在的时间仅为10的负22次方秒。观察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大于5σ,超过了粒子物理学发现的门槛。 2022-12-12

丁肇中:AMS正进行升级 10年后有望证明高能正电子源于暗物质

丁肇中介绍说,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AMS实验,是目前唯一在太空长期运行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谱仪,主要物理目标是寻找暗物质和原初反物质,并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对人类认识宇宙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MS实验正在进行升级,10年以后,AMS有望证明高能正电子来源于暗物质。 2022-12-08

粒子物理,迷雾重重的反物质

狄拉克发现,这个方程实际上预言了一类全新粒子的存在——对于每一个粒子,都存在一个对应的反粒子。 2022-12-0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