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晋溪书院门前两株银杏,相传是明代重臣王琼所植,距今已500多年,每年秋季一树明黄。
“就像人一样,年纪大了总会有些病痛!”太原市园林局绿化管理科李擘介绍,古树名木面临的第一类问题是物理性的,其中生长环境被改变最常见,比如路面硬化,原本的黄土地面成了水泥地面,即便围个圈,为根系留下数平方米的“呼吸通道”,树木还是要被迫适应新的条件,寻求新的平衡。此外,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刺吸害虫等不仅会影响树木的长势,还会降低它的支撑性,存在倒伏的安全隐患。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城市的园林瑰宝,更是一方民众寄托乡愁的情感载体。太原市园林局最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显示,全市现有古树名木1377株,后续古树735株,共计2112株。此次普查显示,晋祠博物馆现有古树名木147株,其中包括千年以上古树30株,是太原市最大的古树群。
“山西省古树名木众多,最著名的大概是两处。一是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图腾’;二就是晋祠周柏,千年晋阳的见证者。”原晋祠博物馆、现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张树民说,除西周齐年柏、东周长龄柏外,晋祠还有汉槐、北齐雀巢槐、隋槐、唐槐、明银杏等,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为检测“老寿星”的身体状况,晋祠历时两年多,研发了“千年古树无损检测技术”。“就好像人做体检一样,抽六七试管血液,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当然不在话下,可百岁老人就受不了。我们就是要在不抽血的情况下给‘老人’精确体检”。该技术利用PICUS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装置和TRU树木雷达等无损检测技术,掌握了5株千年古树的树干空腐情况及根系分布情况,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及土壤微生物Biolog功能多样性分析,为古树健康生长制定科学有效的复壮方案。
张树民表示,该技术在不损害古树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完成古树的健康诊断和安全评估,为“对症下药”保护古树提供依据,对太原、山西乃至北方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都大有裨益。
工作人员正在修补大虎峪古槐身上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