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获取图像是平面影像,骨骼结构前后重叠,对部分显像剂异常摄取的可疑病灶的解剖定位及病灶性质无法明确,此时就需要局部脏器断层显像进一步的检查了。
有别于全身骨显像,脏器断层显像是对可疑病灶区域进行核医学SPECT与同机CT两种影像技术的360°图像采集再加以信息的融合,既具有核医学灵敏探查骨病灶的优势,也能借助CT获得精确解剖结构,有利于对病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全身骨显像有很好的补充价值。
如图所示,一位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常规复查全身骨扫描时,发现腰椎边缘水平有两处显像剂浓聚灶(箭头所示),单从骨扫描无法明确病灶的准确位置和性质(转移?老年性退变?)。进一步加做局部的脏器断层显像(SPECT/CT)后,影像显示腰2椎体骨质代谢增高灶位于椎体内,局部骨质密度增高,诊断为转移灶,而另一处病灶定位于腰3-腰4右侧椎小关节,结合关节面骨质硬化,诊断为关节退行性改变。
答案:有必要
首先,CT虽然可以观察骨质结构的变化,但如同盲人摸象,没有SPECT对病灶部位的指示,CT诊断仍然受限,脏器断层显像不是单纯的SPECT影像和CT影像,而是两者功能的融合影像。其次,大部分病灶的发生发展是先有骨质代谢的异常,再出现CT能看到结构异常,SPECT能较CT早发现病灶2-3个月。
如图所示,肝癌患者,腹盆部CT没有发现骨质密度、结构的异常,未提示转移。但全身骨显像及脏器断层显像(SPECT/CT)显示左侧肱骨头、胸腰椎多发椎体、左侧髋臼、左侧股骨上段多发骨质代谢增高灶,诊断多发骨转移。
局部脏器断层显像的检查范围有限,不如全身骨显像广泛,仅依靠骨痛主诉进行区域检查很容易漏诊病灶。
总之,脏器断层显像是全身骨显像的“得力助手”,有的放矢,利于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