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μ子素或揭示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理论

2022-12-06 09:24     来源:科技日报     粒子物理
通过研究一种叫做μ子素的奇异原子,研究人员希望“行为不端”的μ介子能揭示物理学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秘密。为了制造μ子素,他们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使用了世界上最强烈的连续低能量μ介子束。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上。

自发现以来,μ介子一直以其打破常规的怪异行为使科学家感到困惑。2021年费米实验室的μ介子g-2实验表明,这种微小的亚原子粒子的摆动远超过理论预测。当μ介子用于测量质子的半径时,它也是个“麻烦制造者”,产生了与以前的测量截然不同的值。

为了理解μ介子的奇怪行为,PSI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转向了一种称为μ子素的奇异原子。μ子素由绕行电子的正μ介子形成,类似于氢,但要简单得多。氢的质子由夸克组成,而μ子素的正μ介子没有子结构,这意味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干净的模型系统来获得极其精确的μ介子质量基本常数值。

研究人员表示,因为可非常精确地测量μ子素的性质,人们可尝试检测标准模型的任何偏差,并由此推断出哪些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是可行的。

要使测量非常精确,一个主要挑战是制造强烈的μ子素粒子束以减少统计误差。但制造大量的μ子素,且只持续两微秒并不容易。全球仅PSI的瑞士μ介子源有足够的低能量正μ介子来实现。

研究团队利用低能μ介子光束线上形成的μ子素,以微波和激光探测了其特性,并首次测量μ子素中某些非常特定的能量子水平之间的转变。

测量μ子素的能力有助于对兰姆位移的精密确定。兰姆位移是氢中某些能级相对于经典理论预测的“应该”位置的微小变化。随着量子电动力学的出现,这种转变得到了解释。然而在氢中,具有子结构的质子又使事情复杂化,在μ子素中测量的超精确兰姆位移却可用以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μ介子的质量只有质子的1/9,这意味着与核质量相关的效应(如粒子在吸收光子后如何反冲)会增强。在氢中无法检测到,但在μ子素中高精度地达到这些值,可使科学家测试某些异常理论,如是否有新粒子存在。

研究团队的更大目标是称量μ介子。μ介子质量是无法用理论预测的基本参数,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μ介子质量的值作为计算的基础。

同时,这种测量还可能导致里德伯常数的新数值,这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常数,独立于氢光谱,它将能解释导致质子半径难题的测量值差异,甚至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丁肇中:AMS正进行升级 10年后有望证明高能正电子源于暗物质

丁肇中介绍说,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AMS实验,是目前唯一在太空长期运行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谱仪,主要物理目标是寻找暗物质和原初反物质,并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对人类认识宇宙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MS实验正在进行升级,10年以后,AMS有望证明高能正电子来源于暗物质。 2022-12-08

粒子物理,迷雾重重的反物质

狄拉克发现,这个方程实际上预言了一类全新粒子的存在——对于每一个粒子,都存在一个对应的反粒子。 2022-12-08

粒子物理走到尽头了吗?王贻芳这样说

上世纪50年代,大量新粒子被发现,粒子物理从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以及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范式是以实验现象为指引。自60年代末“标准模型”被提出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范式变成了通过实验去发现和验证标准模型的预言。 2022-12-07

原子能院输运模型比较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期,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英逊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的综述性文章《中能重离子碰撞的输运模型比较研究》发表于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国际顶级期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进展》上,期刊影响因子为12.425 2022-12-06

魏龙 李海波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奖

近日,经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评选委员会评审,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基金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龙研究员“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原子核物理);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王淦昌物理奖”(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 2022-11-2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