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斗,成就斐然,在“奋进新时代”成就展上,室内室外六个展区,6000多件实物、模型、图片等展品,为观众全景式、多角度地呈现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
展览中大大小小的图片和展品,几乎每一件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小到一粒米、一张明信片,大到国产航空发动机、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很多观众不仅看热闹,对展品背后的门道也都能娓娓道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科技创新更是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成就展上,科技相关的展品备受观众喜爱,在互动展区,观众们还可以亲身体验一把。
记者在现场戴上VR眼镜体验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舱外的感受。
除了感受地球外的世界,观众还能在现场驾驶国产大飞机、当一回高铁司机,体验中国速度。
科技创新发展,拓宽了我们认知的边界、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更是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张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展览上,他在一个模型前仔细看了很久。这是他参与建设的中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可以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不仅能服务于基础研究,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2018年散裂中子源正式通过验收后,面对科研和应用的巨大需求,马上就开始了满负荷的运转。今天,张旌已经投入到新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个模型,也让他回忆起过去十多年这段奋斗的时光。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程师、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旌说:“从一片荔枝林到逐渐成为一个平整的场地,装置逐渐就位。同事当时开玩笑说,高压的打火跟血压是同步的,只要一打火他的血压马上就上去了。最后到调出来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给国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过程很辛苦,但是结果出来以后是很快乐的一个事情。随着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需要,关键技术的‘卡脖子’,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会踏实。”
十年来,在创新驱动下,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其中,电力数据是国民经济的“温度计”和“晴雨表”。截至2021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在展览上,这个电力输送互动地图,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图上不断闪烁的亮线,是几十条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将西部地区生产的电力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
十年前,我国超高压、特高压线路修建还要依赖国外设备和技术,今天,国产技术已经让中国的长距离能源运输通道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直流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查鲲鹏说:“现在最长的输送距离能到3000公里以上,工程实际实实在在已经都存在了。这里最关键最核心的直流换流阀,2012年之后实现了自主化。”
在展台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图标尤为明显。过去十年,我国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断发力。2021年,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接下来我国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关键。
查鲲鹏说:“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未来五到十年还有巨大的工作要做。一个就是西北部能源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另外能源基地建设好之后怎样把电送到中东部。未来至少‘十四五’,甚至‘十五五’还是一个比较重要、密集的时期。”
西电东送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十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共同富裕。成就展上,许多大家印象中发展较慢的地区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曾经的天堑变通途、过去的沙漠变绿洲,以往的无人区成了希望的田野,在现场展出的照片和模型背后,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共同记忆。
物质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人们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展览现场,文化类展品和互动展区也是观众打卡的高频地点。
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呈现在展览的每一个角落,还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真品实物,让观众也能大饱眼福。
今天的成就是过往奋斗的印证,接续奋斗的力量也正来自已经发生的巨大改变。观展完毕,观众们都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充满了信心。
让人印象深刻的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变化之大,更是因为感触之深。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浓缩的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新时代10年。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