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关于“四川18枚俄罗斯钴-60放射源退役”的报道中提到利用放射源给泡椒鸡爪杀菌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
放射源如何为食物杀菌?食物是否会在辐射灭菌期间沾染危害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民用核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空间?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四川省核技术应用协会多位专家。
我国是世界核能、核技术利用的大国,目前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在一般人看来,“核技术”仍然是高不可攀且令人色变的字眼。但实际上,放射源不仅能给鸡爪杀菌,还广泛用于医疗灭菌、遏制虫害、农业育种、新材料制备等各行各业。
现场:可同时为约10吨泡椒鸡爪杀菌
5日上午,在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辐照工程中心,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心开展泡椒鸡爪消毒灭菌工作。记者在控制室看到,成箱的泡椒鸡爪被装在悬挂在链条上的辐照箱内,如景区观光缆车一般被缓慢、依次送入辐照室接受钴60放射源释放的γ(伽马)射线消毒灭菌,整个过程安全、有序。
“在辐照室内有24个工位,可同时为约10吨泡椒鸡爪消毒灭菌。”负责系统操作的辐照工程中心运行部部长黄成说,钴-60放射源平时保存在工程中心7.5米深的贮源水井内,使用时由吊装设备将放射源吊起,辐照箱按照悬挂链条的轨道依次将被辐射产品送入辐照室内,开展辐照灭菌作业,“整个过程中放射源完全不接触食物”。
钴60在水下发出幽幽蓝光
辐照工程中心市场部部长叶嘉伟告诉记者,由于灭菌彻底,效率高,可实现常温下“冷加工”等特点,在目前200亿元左右的川渝两地袋装泡椒鸡爪食品产业中,70%产品都通过辐射照射消毒杀菌。“因为传统高温杀菌会破坏鸡爪口感,过量添加防腐剂又不利于身体健康。”普通保质期仅3天至7天的袋装鸡爪通过辐照加工后,保质期可延长至6个月。
答疑:食品在辐照加工过程中不会沾染放射性物质,辐照后的食品没有放射性
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是以辐射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伽马射线、X射线或高速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达到杀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那么在辐照消毒灭菌后,食物会沾染放射性物质吗?“肯定不会!”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长陈浩说,在作业过程中,放射源绝对不会接触食物,不存在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辐照后的食品也没有放射性。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核技术应用在食品灭菌的安全性进行了40多年的广泛深入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的证明,在一定剂量照射下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不产生放射性,不产生有毒物质,对营养价值没有影响。
展望:食物消毒杀菌在核技术民用中仅是“小儿科”
核技术的和平利用包括动力和非动力两大类,前者主要指核电站等核能源开发,后者则包括农业、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核技术应用。泡椒鸡爪杀菌就属于后者,但它仅是其中“小儿科”。核技术正广泛应用于食品消毒灭菌、工业材料改性、农业辐射诱变育种、进出口检疫、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