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路,凝心铸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作为国家核科技发展策源地和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始终肩负强核报国神圣使命,为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核工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院官微开设“原子能院这十年”专栏,陆续推出系列文章,聚焦十年来原子能院在强化基础研究、攻坚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现新时代四〇一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风采。
2021年10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专项“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高新技术”展区。那一刻,原子能院项目团队成员无不百感交集,激动而自豪。从播种孕育、勤奋耕作到硕果累累,往事像电影胶片一般,从大家眼前一幕幕闪过。
数值反应堆建设惠及民生,科研人员可在超级计算机上利用数值堆开展多方面的模拟研究,从而降低反应堆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反应堆安全性,促进核废物最小化,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反应堆技术与超级计算机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也是核工业先进国家竞相研发的热点。
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
2017年,原子能院接到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不仅涉及核反应堆、超级计算机、软件工程三大领域,还涵盖核反应堆物理、热工、结构、燃料、材料五大核心专业。技术新、难度大、周期长、协作单位较多、上下游配合复杂等原因,成为了项目不易攻克的“几大难”。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团队成员都是第一次从事数值反应堆的研究工作。对于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团队秉持着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信念,决心加快突破这项关键核心技术。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创新攻关合力,原子能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网络中心等10家单位共同承研。各单位团结协作,共克时艰,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网络。这支百余人的团队就此拉开了战幕。
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将系统工程思想融入项目,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精心准备,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培养了一支“核+超算+系统工程”跨领域的融合团队。“科研之路就像登山,过程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但只要我们拥有潜心钻研、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就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功!”在科学组织、协调攻关的保障下,项目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节点。
一滴水很容易消逝,然而汇入大海则会展现其无限的生命力。虽然研发过程中,每个人只负责攻关钻研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但是每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上下游的输入、输出配合及最后的总集成。在“小核心、大协作”理念的指引下,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每位成员都以团队为荣,都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敲代码敲到手腕得了腱鞘炎,经常半夜还在微信群里讨论技术难题……他们用默默的苦干实干诠释着“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院训。“人心齐,泰山移”,在2019年进行中期检查时,项目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项目团队获得了由科技部颁发的"项目优秀执行团队"奖。
“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4项主要亮点成果展示
秉承“瞄准应用痛点、发挥超算优势、聚焦核心技术、发展自主软件”的实施原则,项目团队完成了面向E级超算的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结构力学、燃料及材料等5个核心专业7个数值堆数学物理模型构建;突破多物理场高保真耦合模拟、核材料辐照效应多时空尺度耦合计算、混合架构超大规模并行优化、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程序的验证与确认等4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5类12款高性能数值模拟应用软件系统,建成国内首个基于E级超算的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简称CVR1.0系统),并在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堆芯计算分析和材料性能评价方面实现了典型示范应用;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1篇,申请专利4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注册商标11项,发布企业标准3项。
2021年12月底,“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绩效等级为“优秀”,并被评定为“核心技术达国际并跑、局部领跑水平”。这是我国核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多年的历练,也使数值反应堆研发团队将爱国与拼搏的信念刻进了自己的座右铭,他们将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全面提升现代核反应堆研发设计能力的目标不断前进,继续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中核智慧和中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