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是由功能检查为主的SPECT仪和形态学检查为主的CT仪置于同一机架内,通过一次扫描获得SPECT和CT图像以及二者融合的SPECT/CT图像,实现对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作为一项新的检查技术,于2007年11月1日在中山医院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2008年获上海市卫生局医疗新技术准入,2021年获准上海市医保收费。在没有可参考文献的情况下,核医学科团队进行了临床应用探索,创新点体现在:(1)125I粒子植入后SPECT/CT显像重点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及体内中分布,通过测定植入体内125I粒子发射出的γ射线能峰,确定适宜的采集参数,通过全身扫描结合局部SPECT/CT图像,准确显示靶器官内粒子分布状态及是否存在体内错位分布的粒子,明显优于X线或CT评价;(2)三相骨结合SPECT/CT显像,提高了骨骼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在三相骨获得病灶部位的血供、骨盐代谢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骨骼病变的CT征象,有效提高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全身骨显像替代局部延迟相显像,能够有效评价恶性骨肿瘤是否有远处骨转移;(3)借助SPECT/CT同机CT实测肾脏深度,修订了传统公式法推算肾脏深度的不足,建立了基于体质指数(BMI)确定选择使用CT测量肾脏深度的适宜人群,提升了其实用性和便捷性。
本研究成果在国内20余家单位得到应用;成果包括主编专著2部;代表性论著20篇中SCI收录8篇,合计影响因子12.7分,他引179次;获得2项上海市卫计委科研项目资助;自2009年起,连续12年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SPECT/CT临床应用与进展”学习班,培养学员600余人,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7届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参会人员500余人;连续7年举办9次公益性的面向基层核医学规范化培训学习班,培养学员140余人;举办上海市核医学读片会2次;应邀在多学科学术会议上介绍SPECT/CT的临床应用达20余次,在国内核医学专业学术会议上受邀分享SPECT/CT临床应用经验并做学术报告30余次。以上举措促进了SPECT/CT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项目完成人:石洪成、张一秋、余浩军、顾宇参、陈曙光、修雁、李蓓蕾、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