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计算系统……在合肥高新区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系列酷炫的类脑黑科技仿佛打开了未来世界的大门。据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脑科学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未来产业,类脑智能的研究将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实验室还对外开放了“类脑智能学习平台”,支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训练与业务支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人工智能创新门槛。
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和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主体,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一期A座36楼的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工程师们正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多种对地观测手段并融合数字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地球进行数字化重构。
“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把地球装进计算机,用数字地球的框架实现资源、能力、需求的连接,进行共建、共创、共享。”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说,可计算的数字地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它能将地球的原始数据转化成可以理解的信息,打造一个孪生地球,未来公司开发的基于数字地球的数字产品可以线上运营,给卫星数据找到应用场景,最大化卫星数据价值。
把握科技创新前沿,才能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制定可控核聚变技术工程化、商业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工程化、商业化进程;关注生物制造、类脑科学、质子医疗装备等未来产业技术变革态势,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十多年来,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诞生,助力国家抢占前沿科技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而安徽也在这其中摸索出了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在科技丛林的支撑下长出产业雨林。
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介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一路创新、沿途下蛋”,已衍生出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孵化出20多家高新企业。目前,可控核聚变中的超导技术、低温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实现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相关技术成功孵化出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并已在合肥建造离子医学中心,围绕肿瘤治疗持续推进技术应用和装备开发。
聚焦未来产业,安徽已启动实施“培育+引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独角兽”企业,同时,面向未来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不久前,安徽发布“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据介绍,“科大硅谷”将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国科大作为标识,吸引和号召更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校友、科研人员来皖创新创业。
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东西走向、双向四车道的云飞路并不算主干道,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它称为“量子大道”。道路两侧有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三家主要从事量子技术研究的企业,周边分布着20余家量子关联企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2021年,这里的量子核心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6.6亿元,较2020年增长53%。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正在演变为科技的竞争。”安徽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文峰说,安徽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构建增长点,牢牢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