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核动力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团公司党组指导下,全面落实两个五年规划,聚焦“四个面向”,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了核动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国核动力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01
思想引领,理论武装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核动力事业方向
十年来,核动力院党委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讨,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中国核动力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为鼓舞全院上下奋进的冲锋号角。全院上下注重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强的政治定力、科学的思维方法、鲜活的实践案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院党委以苦干实干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用新成绩新贡献履行新时代新使命。02
创新驱动,锐意进取
实现中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到“并跑”
福岛事故后,世界核电大国竞相展开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三代核电研发。核动力院以国家核能技术发展需求为己任,全力推进自有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产品开发,成功完成了首堆建设并实现出口,促使我国顺利进阶全球核电技术第一梯队。一是以“177堆芯”,“能动加非能动”为特征的“华龙一号”,实现了安全性、经济性等多维指标的平衡优化,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要求,保障示范工程顺利实现全球最短建设工期,成功交付投运。二是“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AEA安全审查的模块式小型反应堆,实现小型堆技术新突破,2021年在海南昌江正式开工建设。三是四代堆技术研发加快推进,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和关键设备制造难题,稳步迈向工程示范,打开了我国四代堆研发的新局面。四是成功研制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CF系列商用核燃料,形成了自主燃料组件产品供应能力。CF2燃料已实现全堆应用,先进高性能CF3燃料已实现批量化入堆。03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成功构建国家级先进核动力研发平台
十年来,核动力院系统梳理核动力技术发展核心能力体系,完成了核动力研发能力体系的历史性布局调整,建成了我国第三代核动力技术研发平台。一是设计水平正从跟踪研发向正向设计、自主创新发展。目前拥有各类研发设计软件近700套,计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设计能力从单点设计向全周期全专业协同过渡。二是试验水平迈上新台阶。现有多座在运/在建反应堆,配套国内最大的辐照试验研究平台、辐照效应研究平台、三废处理平台、核设施检修及退役平台、涉核计量检定平台;各类型压水堆试验装置基本覆盖压水堆试验验证需求;在新型核动力方面有多座建成/在建工程原理级装置。三是小批量研发生产能力全面形成。新申报并建设了一批创新中心、工程实验中心等创新平台,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26个,同时加强与相关高校合作,设立多个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创新基金,全面提升基础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了燃料元件、新型蒸汽发生器、安全级仪控系统研制能力,支撑了新型核动力、“华龙一号”三代核电、DCS系统研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这些科研平台的建成为核动力院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十年来,核动力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0余项,共申请专利3600余件,授权近2000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各一项,获专利优秀奖5项。04
以研促产,研产一体
核电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研产一体,核动力院持续开展核电产品设计研发、采购与集成供货,以产业发展反哺科研技术开发,成为了集团体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核电专用产品供应单位和技术服务单位。一是形成了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成都华阳研发基地为技术支撑,带动堆芯测量系统、电气贯穿件、龙鳞安全级全数字化仪控系统、新型蒸汽发生器等20余项高附加值产品成果转化,累计产值超100亿元。二是打造核电4S服务商。核动力院承担了国内核电站近85%的辐照监督试验任务,在换料设计领域维持领先优势,核电站特种维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材料失效分析与评价在业内影响力逐步体现,核岛维修拥有较高市场份额。三是以公司制为载体,探索“产业+资本”转化新模式。通过作价投资等方式,依托公司作为实施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效率。目前全资控股企业9家,直管企业1家,参股企业8家,经济效益持续增强,近5年带动产值超250亿元,分红超5亿元。
05
优化布局,服务社会
核技术应用产业前景广阔
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核动力院持续开展核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与地方同频共振,形成了规模化、成体系的核技术应用产业。一是先后成立了同位素研究室、医用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和平台,攻克“卡脖子”技术,培养起了一支医用同位素研发专业队伍。已具备锶-89等同位素研发和生产能力,并首次在国内建立碳-14干法提取工艺,碘-125制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海同同位素及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型核素及新型核药的研发生产。二是完成溶液型反应堆设计,彻底解决同位素来源问题。2022年,核动力院自主设计的以生产同位素为主要目的溶液型反应堆获批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三是自觉承担核医疗和探伤等设备的研发,先后成功开发出钴-60远距离治疗机、后装治疗机、血液辐照机以及碳-14呼气检测仪等核医疗设备,形成了30余种核仪器设备产品,部分产品实现出口。
06
党建为魂,凝心聚力
中国核动力品牌软实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核动力院党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发布了《“十四五”党建规划》,开展“四心党建”,履行“四优职能”,打造“四好队伍”,引领保障院各项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核动力院党委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和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位先进典型。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建立管理干部与技术人才“H型通道”, 开展领导干部“360°”考核,建立干部能力素质测评模型并测评全院1343名干部,建立约谈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三是主题宣传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华龙一号”模型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彩车,九〇九基地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四是群团工作成效显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合作互助保障等一批惠民举措落地,多位青年人才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07
一院两制,突出 “两化”
科研院所改革取得新突破
十年来,核动力院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运行和三项制度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顶层设计,构建“1+4+N”改革总体框架,出台三个意见和一个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双百”行动要求和集团党组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一院两制”落地,开展市场化机制和企业化管理“两化”改革,聚焦激活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运行三项制度改革,打造“小核心 大协作”的核动力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科研生产再立新功,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在集团党组领导下,推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发挥明显;推动DCS产业整合,成功打造集团统一先进自主可控的DCS产业平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高质量完成,连续八年获集团公司业绩突出贡献奖。
08
人才优先,激发活力
全员干事创业热情空前提升
十年来,核动力院坚持人才优先,在“人才特区”建设进程中不断出新招、出实招,制定发布《全面加强科技人才发展方案》,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激励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构筑起支撑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地。一是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鹰一巢”人才特区计划全面落地实施,“124”人才盘点模型、“30+8”学科专业目录、“1323”职工培训体系逐步建立。二是薪资体系更加灵活。建立“薪点制”,薪酬改革落地,2021年基层单位9人年薪超百万,科研人员平均工资达到全体职工平均水平的1.6倍,同岗位员工工资平均倍差达1.8倍。三是高端人才日益增多。院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1人次,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引进外籍专家团队5人,2019年新增院士1名,以协议工资制引进大数据专家若干名。
09
新时代,新征程
瞄准“一体两翼三高”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当前,核动力院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核动力的主导者、先进核能的策源地、核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已绘就新时代发展战略的蓝图,提出“一体两翼三高”新时代奋斗目标和“全域型谱,世界领先”的第四次创业目标,全体核动力人将牢记强核强国伟大使命,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和“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院训,采用新发展模式、构建新领跑格局、铸造新竞争优势,实现新代际跃升,以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