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肝癌年发病人数占全球72.5%(66万),中国年发病人数占45.3%(41万)[1]。与西方人群肝癌不同(以HCV感染为主),亚洲肝癌以HBV感染为最主要病因,致使其在肿瘤特点和治疗应答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有所差异。在欧美及澳洲回顾性研究中,钇90树脂微球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客观缓解率(ORR)为23%~48%,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8.4~27.7个月 [2-5]。既往韩国研究报道的ORR为54.7%~63.9%,mOS为23.9个月[6,7]。今年又一项韩国多中心研究发表,疾病控制率(DCR)为74.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达14.3个月[8],证明钇90治疗亚洲HCC具有强效且持久的局部控制能力。
研究共纳入了2008-2014年接受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149名HCC患者。入选标准为:确诊HCC,Child Pugh A/B,胆红素<2.5mg/dL,AST/ALT<5倍正常值上限。排除标准为:<19岁,ECOG PS≥3,肝硬化失代偿,胃肠道摄取和肺分流过量,因其它癌症死亡。
患者筛选流程图
基线情况
患者的平均年龄60.6岁,78.5%为男性,58.4%伴HBV感染。大多数(90.6%)患者为初治,8.1%接受过TACE,1.3%接受过切除。肝功能良好,89.9%为Child Pugh A。18.1%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8.1%伴门静脉癌栓。BCLC A、B、C期分别占24.2%、34.2%、41.6%。
基线情况
肿瘤应答情况
总体人群的ORR为45%,DCR为74.5%。其中,BCLC A期ORR 61.1%,DCR 88.9%;B期ORR 58.8%,DCR 90.2%;C期ORR 24.2%,DCR 53.2%。总体人群的mTTP为14.3个月。其中BCLC A期患者为42.5个月,B期 12.7个月,C期8.9个月。
ORR
生存情况
总体的mOS为18.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45.2%、36.2%、30.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4%、31.2%、22.7%、17.7%。
OS和PFS
OS分层分析显示,Child A患者mOS显著优于Child B患者(21.2 vs 5个月,p<0.001),无PVT患者mOS显著优于有PVT者(24.4 vs 7个月,p=0.003)。BCLC A、B、C期的mOS分别为51.3个月、27.5个月、6.5个月。
OS分层分析
PFS分层分析结果也相似,Child A的mPFS优于Child B(9.3 vs 3.7个月,p<0.001),无PVT优于有PVT(11.8 vs 4.9个月,p=0.002)。BCLC A、B、C的mPFS分别为25.7个月、12个月、4.6个月。
PFS分层分析
此外,肿瘤应答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无应答者:mOS 41.9 vs 11.6个月(p<0.001);mPFS 22 vs 4.6个月(p<0.001)。
以应答分层的OS和PFS
预后因素
多因素分析发现,与OS有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肝硬化、多发肿瘤、肝外转移、门脉主干癌栓、客观缓解与SIRT后治疗类型。
OS影响因素
对于PFS,BCLC分期、肝硬化、DCP水平、客观缓解、SIRT后治疗类型是独立预测因素。
PFS影响因素
肿瘤应答的预测因素
由于应答与OS和PFS显著相关,找到肿瘤应答的预测因素至关重要。单因素分析显示,DCP水平高、肿瘤大、肿瘤负荷高、PVT、肝外转移和非根治性治疗与无应答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应答最重要的预测因素,转移和非根治性治疗也可预测肿瘤应答。
毒性
SIRT后有40.3%的患者出现副反应,其中91.1%为1/2级,8.9%为3级。最常见的1/2级副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厌食、疲劳、腹泻。3级副反应包括恶心、厌食、腹痛及其它(胆囊炎、败血症、腹腔干剥离和HCC破裂)。严重副反应未导致死亡。14名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肝功能毒性,其中6名为3级毒性。
SIRT后临床和实验室毒性
结语
目前不可切除的HCC标准治疗以TACE为主。既往研究显示在不可切除的BCLC B期HCC中,SIRT的ORR高于TACE(75% vs 50%),且mTTP长于TACE(13.3 vs 8.4个月)[9]。这项研究在BCLC A/B/C期不可切除HCC中观察到,SIRT的ORR为45%,DCR为74.5%,mTTP为14.3个月,再次证明钇90微球具有强效且持久的局部控制能力,且副反应少。中国肝癌患者70~80%为不可切除,期待钇90微球在中国人群中更好地发挥其强效控瘤作用,为更多不可切除的患者带来转化切除和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