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库大门慢慢开启后,记者乘坐的面包车好像驶入了矿井中。车道两旁都是岩石切面,沿途可见各种奇形怪状的机械和标有数字的绿色指示牌。约20分钟后,面包车在一处标着“4000”的路牌旁停下来。随行的专业核废料处理机构波西瓦公司工程师哈帕莱赫托·索菲说,当前车已经驶入坑道4000米,大概位于地表以下400米深处。
这里是波西瓦公司正在建设中的翁卡洛乏燃料永久掩埋库,它位于芬兰西海岸的奥尔基卢奥托岛,将是全球第一个地下永久核废料储存库。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是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乏燃料中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会严重影响环境与接触它们的人的健康。
按照这个乏燃料永久掩埋库的规划,核电站使用后的乏燃料棒将封装在铜罐中,运到地下储存起来。
封在地表下500米岩石处最适合
波西瓦公司正在地下400米到500米处挖掘一条条水平坑道,每条坑道里平均隔几米挖一口深井,每口井置入一个内装200多根乏燃料棒的铜罐,埋好后再用斑脱土封住井口,最后把坑道也封死。通过这种方式,可将乏燃料永久封存,直至百年后基本丧失放射性。第一批乏燃料计划在2025年前后封存。
记者步入一个标有“1号演示坑道”的洞口,往里走大约20米,看到一台大型机械堵住深约5米的洞穴,在机械身后,洞穴已被斑脱土粒堆满。在另一个未完全封闭的演示坑道内,还可以看到几口实验井,以及石壁上的线路装置。索菲说,通过这些感应装置,可实地检测岩石移动情况以及井周围土壤地质各项参数。
自两年前开始建设翁卡洛掩埋库以来,波西瓦公司每年底都会安排一次媒体开放日。在2018年末的这次媒体开放日之后,演示坑道将被完全封死。在完成进一步实地测试和数据收集后,公司计划启动更大规模的挖掘工程,总共将挖数千口井。
运至翁卡洛进行掩埋的乏燃料,将来自芬兰工业电力公司运营的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和由富腾公司运营的洛维萨核电站。这两座核电站均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目前芬兰仅有的两座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发电量约占全芬兰电产量的三分之一。
芬兰经济与就业部能源司司长里库·胡图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运营这两座核电站的公司联手成立了波西瓦公司。它们决定采取瑞典核燃料安全公司乏燃料处置概念,即用铜罐封存乏燃料后深埋地下。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循环利用乏燃料的技术还不成熟的背景下,把这些尚有辐射性的物质深埋地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法。
芬兰工业电力公司新闻官图奥希马说,他们经过15年的探测和论证,认定在地表下500米处的岩石非常适合永久封存乏燃料。即便真的发生意外,或是未来某一天找到了更好的处理方法,也可以通过“挖矿”的方式把这些乏燃料取出。
担起责任,不把难题留给下一代
胡图宁说,在2001年议会批准波西瓦公司的这一方案时,200人的议会中有159票赞成,3票反对,可以说“反对声非常小”。唯一的担忧来自候选掩埋地点附近的居民。芬兰辐射与核安全局官员里斯托·伊萨克松回忆,在20世纪90年代选址过程中,被考察地区的居民本能地产生恐惧:“我们还能像以往一样在这里钓鱼、摘蓝莓吗?”
核安全局为此派专家组约见市政官员、民众代表和环保组织,听取意见并普及相关知识。最终掩埋地选在了民众支持率最高的奥尔基卢奥托岛,因为当时芬兰工业电力公司核电站已经在这里安全运行了20年。2004年,波西瓦公司启动地下存储库工程,先是成立科研部门,对该岛地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了评估。2015年年底,芬兰政府给该公司颁发了储存库的建设许可证。
伊萨克松说,永久性处理乏燃料是世界性难题。芬兰核电应用和核废料处理研究起步并不早,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开始对乏燃料进行终极处理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芬兰高效的决策体系和透明的社会沟通模式。
他说,芬兰从上到下对处理核废料达成了清晰共识:“从核电中获益的这代人,应该承担起处理核废料的责任,不应该把难题留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