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联核聚力 MI向未来”——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系列创新论坛:第四期活动成功举办

2022-07-04 16:22     来源:Meta MI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核医学

长三角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在长三角协调会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的带领和指导下,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在2020年正式成立。联盟致力于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医疗资源共享、核医学学科共建和共同发展,推动建立长三角核医学统一的设备检查和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同质化核医学检查诊断报告,进而降低总体医疗费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由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核学会、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联核聚力 MI向未来——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系列创新论坛”系列线上会议共分四期,包括核医学报告书写规范主题、核医学新技术在临床中价值主题、心脏核医学研究主题及核医学诊疗一体化主题。第四期会议于7月1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是“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创新应用与实践”,希望能够为核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分享。

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主任委员楼岑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主席、上海市核学会副理事长、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晋华教授联席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安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兼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核医学分会荣誉主委王辉教授,联影医疗分子影像研发事业部总裁王超总裁为大会带来热情洋溢和高屋建瓴的致辞。

安锐教授和王辉教授对赵晋华教授带领下的联盟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系列活动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的成立不仅为长三角核医学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和技术创新,同时将开展多层次核医学医师培训工作,为全国核医学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各地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期待疫情之后,线下会议早日相见。

联影医疗王超总裁在致辞中感谢了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的带领,回顾了近十年我国核医学及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联影有幸见证并参与中国核医学的蜕变,并在设备研发上坚持源头创新,一些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跑。联影非常感谢核医学专家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将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不同,为健康大同”。

学术讲座环节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核学会放射性药物分会理事长杨志教授带来《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讲座,杨志教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工作,从多模态靶向分子影像诊断,到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再到一站式诊疗。同时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前列腺癌为例,具体分析了核医学在其中的诊疗作用。也提到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核素药物涌现,基于多模态分子影像分型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将具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兼PET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刘建军教授带来《免疫PET:从伴随诊断到精准治疗》的讲座,仁济医院核医学科在抗体分子影像探针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科室正在推进多个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发与转化,其中部分探针的临床转化将完善特定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免疫PET显像在优化临床肿瘤诊治中的作用日渐显著,有利于无创筛选适合单抗治疗的患者、准确评估单抗治疗疗效,是精准医学时代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模式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及教研室主任、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靶向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兰晓莉教授进行了《18F-5-PFPN,一种靶向黑色素的正电子显像剂的研发与转化》的精彩分享。兰晓莉教授团队潜心研究近10年,针对黑色素研发了一种新型正电子显像剂18F-PFPN,从显像剂的制备、优化、在诊断和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并于2021年初获批伦理开展临床试验,初步临床应用显示该显像剂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分期、病灶探测方面优于现有的显像剂。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委员、厦门市核学会副理事长孙龙教授带来了《介入核医学在临床疑难重症的应用实践》的精彩分享,孙龙教授指出在新出现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支撑下,介入核医学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丰富为在多模态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引导下,以诊断核医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对各种疾病进行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操作的一系列技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通过介入核医学技术针对具有关键临床意义的高代谢病灶经行靶向活检,使核医学科PET中心“一站式”完成肿瘤全身分期与诊断的新模式迎来了发展机遇。

会议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候任主委程爱萍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含PET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临床诊断规范化工作组委员苏新辉教授,两位教授分别对各位讲者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点评。

程爱萍教授表示,杨志教授和刘建军教授的分享令人震撼,他们在诊疗一体化方向的研究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的前沿。核医学在诊疗一体化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政策等原因,核素药物还是大多数核医学科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核素药物的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苏新辉教授表示,新型核素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可以弥补糖代谢显像的部分不足,对肿瘤精准分级带来非常好的临床帮助。此外,利用核素靶向药物的治疗,体现了核医学从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疗——诊疗一体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是“联核聚力 MI向未来——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系列创新论坛”最后一期,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主席赵晋华教授对此次线上系列会议做总结。赵晋华教授衷心感谢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智慧医疗发展联盟对本次活动的指导,感谢上海市核学会的支持,感谢各位与会专家与单位的参会,感谢各位线上核医学同道的关注,感谢各副主席单位,包括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活动的大力支持!赵晋华教授总结了四期活动的观看情况,此次系列活动4月29日-7月1日,总观看人次超10000人次,分布于23个省市地区,且线上讨论区氛围热烈,为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核医学交流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系列平台。目前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期待同核医学同道们可以早日线下相聚!



推荐阅读

创新靶向治疗药物,“上海团长”抵乐城,为血脂管理难题开出“瑞金海南新方案”

Inclisiran作为一种降LDL-C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采用了小干扰核酸(siRNA)技术,利用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可以长时间持续地降低患者血液中的LDL-C浓度。同时,患者在初始注射及第三个月的注射治疗后,每年仅需接受两次治疗,大大降低了给药频率,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022-07-18

刘昭飞/李囡/杨兴合作团队开发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早期判断的新型核医学成像方法

报道了一种新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成像探针,通过对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活化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的在体成像精确反映细胞毒性T细胞的效应功能,进而实现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早期精准判断。 2022-07-18

李思进教授负责的《缺血性心脏病核医学多模态影像数据库》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十三个放射影像标准数据库建设课题

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建立基于部位或器官疾病的医学影像单病种或多病种图像采集规范与识别标准,图像分割与标注标准,相关数据库建设标准共识;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临床诊疗规范的多模态、大容量、高质量、丰富度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用高质量的国家医学影像数据资源,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2-07-18

宋杨美惠:177Lu-FAP-2286肽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可行性、生物分布及初步剂量测定:首次人体试验结果

因此,考虑到177Lu-FAP-2286的有效肿瘤半衰期(平均值:骨转移灶44小时,肝脏单发转移灶32小时),与177Lu或225Ac相比,67Cu或90Y(具有更高β粒子能量的额外优势)等放射性核素可能会增加辐照量。使用这些放射性核素进一步研究有望获益。 2022-07-18

我国核技术核医学发展加快,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核技术离人们并不遥远。在医疗、农业、工业、航天、考古、勘探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2-07-1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