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的第十天
也是航天三人组
在太空的第十天
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环境工作生活
面对复杂严酷的空间环境
如何确保他们的健康?
一直以来
中核集团积极发挥科技优势
在拥抱星辰大海的同时
也致力“核”护着他们
面对复杂的空间辐射环境
航天员生命健康是航天任务首要
保障因素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发现
空间环境会造成
航天员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大规模转变
学界普遍认为
微生物群落的健康和多样性对人体
存在影响
作为空间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
质子辐射对生物机体具有重要影响
但其对生物体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一直未得到证实
近日
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
联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辐射医学研究所
成功获得
我国首批利用中能质子加速器
辐照后小鼠肠道微生物群重要数据
首次证实了
质子辐照会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
产生影响
该研究为预测空间质子辐射损伤及
防护对策新思路
提供了必要数据
为研究质子辐射对机体生命健康影响
提供分析和理论基础
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有望为我国航天员生命健康与
空间站任务工效保障
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其原创性研究成果被微生物学领域
国际前沿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接收并发表
在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
回旋加速器中心设备运行团队支持下
联合科研团队利用原子能院
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中能质子辐射生物实验平台
开展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与未辐照对照组相比
高剂量辐照后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
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研究团队还通过筛选
发现了部分代谢物的数量变化
推测其对肠道修复产生的积极影响
并初步确定了
数种可能受辐射影响的
潜在生物标志物
多年来
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直为航天员的健康安全保障
开展技术研究支撑
2003年
杨利伟乘坐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
进行航天飞行时
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
辐射生物研究团队
积极探索空间中各类辐射对机体
DNA损伤效应
随着微重力和辐射双因素
对空间机体的影响逐步受到关注
研究团队开展了
微重力和重离子协同损伤效应
相关研究
2016年
为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
探究空间辐射生物效应机制
依托 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辐射生物研究团队建立了
国内首台、也是唯一
100MeV质子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平台
为国内各单位提供了
地基模拟空间质子辐射环境的
实验条件
填补了国内空白
依托该平台
研究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力量
深入开展了基于航天员生命健康的
空间风险评估、辐射损伤预警
预防与修复相关研究
2019年
研究团队针对
空间辐射与微重力协同环境下
骨骼所受影响
开展深入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
质子辐射和微重力双因素
对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潜在的
协同生物效应
2020年
研究团队首次在国内开展
中能质子辐射致机体免疫系统
损伤效应的研究
研究发现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均发生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
从而为保障航天员将来开展
深空探索任务时
面临可能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下的
健康问题
开启了新思路
当前
研究团队在航天员生命健康保障与
风险评估领域
已迈入更加细致入微的新研究阶段
正不断完善我国空间风险评估技术
体系研究
从而进一步增强航天员
健康保护能力
这将为顺利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与
深空探索战略实施
完善相关安全保障研究体系
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撑
(来源:原子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