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加强学术交流、弘扬科学家精神,原子能院科技委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学术报告会。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柳卫平研究员在线作了题为《核天体物理前沿与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进展》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核集团战略咨询委委员罗长森、王黎明,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刘永,以及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刘森林、叶国安等专家出席报告会。原子能院科技委主任柯国土主持报告会。
柳卫平在报告中阐述了核天体物理作为交叉学科,与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天文观测的关系,总结了国际及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前沿进展,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外推和网络计算等关键科学问题。同时重点介绍了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团队通过与天文学的学科交叉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形成了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效应,突破了深地复杂环境下强流稳定传输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世界一流研究成果,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古老恒星中钙丰度的起源。报告指出,我国核天体物理已形成了集实验测量、理论计算、网络计算和天文观测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群体和研究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报告还对我国核天体物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围绕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加速器、探测器、反应靶以及核天体物理未来发展等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此次报告会以视频形式举办,为院内外专家提供了核天体物理“云端”学术大餐。来自原子能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战略规划总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生共两百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