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表明,甲状腺癌目前已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部分患者在手术后还需接受放射性碘(碘-131)治疗。不少患者或其亲友谈核色变,不知所措。
值此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就让我们为您揭开甲状腺癌核素治疗的神秘面纱,解答患者的疑问。
碘-131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之一,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技术成熟、简便无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由于部分甲状腺癌可能突破甲状腺包膜的限制、袭击周围的友邻组织,手术切除未必能做到绝对的斩草除根;肿瘤细胞或可悄无声息地转移到其他远隔的部位(比如肺、骨等备受甲状腺癌青睐的盟友);另外,术后残存的少量甲状腺中也可能存在隐匿躲藏的小病灶。因此,为了控制已经发现的肿瘤转移病灶,或避免一些隐匿病灶卷土重来,就要请治癌明星碘-131出马了。
患者通过口服碘-131后,可以定向聚集到残余甲状腺组织或癌细胞中,利用其发射出的β射线,发挥组织杀伤作用。所以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精准靶向定位于病灶,集中火力高效杀伤肿瘤。
如果患者的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癌,则可根据病情选择性地进行碘-131治疗。全面、综合的治疗前评估是决定是否要接受治疗的关键。
核医学科医生通常会综合评估以下信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①外科术中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如有分子检测结果也需提供);②对前期接受治疗的反应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体TgAb)和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选择性做颈部超声、CT、核磁共振、碘-131全身显像、PET/CT等);③合并其他疾病及接受治疗的情况;④在充分沟通接受碘-131治疗可能带来的益处及承担的风险后,患者的个人意愿;⑤是否处于妊娠/哺乳期或是否有妊娠计划等。
可见,是否需要接受碘-131治疗是综合考量后由核医学专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简单根据某个单一的结果就做决策。
首先,碘-131治疗前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准备,所以建议患者先到核医学科就诊,了解需做的检查项目和时机,并遵嘱做相应的治疗前准备(如低碘饮食、停用优甲乐等)。然后在约定时间到相应的检查科室完成治疗前的评估检查。结果回报后,请携带完整的病历资料再次回到核医学科,由专科医生在评估完所有结果并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后,来做出碘-131治疗决策,并安排患者到专门的防护病房来完成治疗。
治疗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医护指导下喝下含碘-131的液体(或者是包裹着碘-131的胶囊)。此后就进入隔离观察期(注意是针对射线防护的隔离,而非传染性隔离),出现任何不适都可以和医护人员随时沟通。出院前还有一项特殊而关键的检查要做,即碘-131全身显像,可以直观呈现碘-131要攻击的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有一句话,有图有真相。
上图为碘-131清甲治疗前后对比图。红色箭头指示的残留甲状腺组织在治疗半年后消失。
上图为碘-131清灶治疗前后对比图。经过多次间期为半年的连续治疗后,颈部及双肺多发病灶明显减少、变淡或消失。
可见,碘-131能精准定位于甲状腺癌病灶,并发挥高效的杀伤作用,是抗击肿瘤的利器。
碘-131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患者在进行碘-131 治疗过程中,各器官或组织射线照射都在辐射许可范围内,但部分照射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颈部肿痛、口干、一过性味觉减退等,症状多较轻微,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可缓解。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碘-131治疗会对患者的性腺产生远期影响。尚未发现接受碘-131 治疗的患者生育的子代存在发育障碍、畸变或恶性肿瘤发生率有异常变化。对长期存活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接受碘-131治疗后发生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极低,无需进行相关的专项肿瘤筛查。
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在接受碘-131治疗的过程中,只要认真遵从核医学科医生交代的辐射防护指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治疗方法本身是很安全的。
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过技艺高超的手术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都需要做碘-131治疗,核医学专科医生的评估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