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一个新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 (AI) 和 3D 打印在短短两年内建造一座水电大坝。
据报道,大坝将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建造,机器人将充当巨型3D打印机,逐层建造180米的结构。
虽然该项目使用的确切增材制造工艺的细节很少,但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该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用于大规模“大型、填充的基础设施”应用。
机器人建筑3D打印
近年来,随着ICON和COBOD等先驱公司不断改进其技术和新参与者的加入,建筑 3D 打印领域取得了显着增长。其中许多在扩大他们的机器和工艺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因此增材制造正被用于越来越大的构建。
仅今年一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就为其新颖的“SkyBAAM”电缆驱动建造工艺申请了专利,该工艺能够在悬浮在半空中时 3D 打印整个建筑物。作为龙门安装混凝土 3D 打印机的替代品,SkyBAAM 打印机可以通过滑轮部署和操作喷嘴,从而消除使用龙门系统时需要进行耗时的现场准备工作。
该技术的成功申请专利确实引起了业内两位领先的开源 3D 打印倡导者的注意,然而,他们声称ORNL 的设计复制了早期的 Hangprinter 概念。
与此同时,3 月,机器人初创公司Diamond Age筹集了 5000 万美元,用于加速开发自己的机器人 3D 打印建筑系统。一旦完成,该系统将包含 26 个具有 3D 打印功能的臂端机器人工具,能够自动完成建造新房屋的过程。
ORNL 'SkyBAAM' 3D 打印系统的示意图。图片来自 FedInvent。
世界上第一个 3D 打印大坝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 3D 打印大坝,羊库水电站将建在黄河之上,高 180 米。据报道,该大坝将于 2024 年建成,可发电约 50 亿千瓦时,将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的 5000 万人提供电力。
不过,大坝不会仅靠人工建造,因为机器人将在两年内部署自主建造水电站。
据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称,人工智能驱动的推土机、卡车、挖掘机、摊铺机和压路机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逐层建造大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 3D 打印机”。
Yagku 水电站虽然可能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但并不是中国部署增材制造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去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上海智慧湾创新园成功建造了3D打印混凝土书店,7月,1分钟内展开的3D打印伸缩桥也在上海亮相。
在上海的其他地方,一座15 米长的人行天桥是 3D 打印的,这是 3D 打印长丝生产商Polymaker和建筑公司上海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项目的一部分,作为无污染建筑和“智能”技术的示范。
安装在上海的 3D 打印人行天桥。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D打印基础设施
建筑增材制造技术不断改进,不仅可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商业建筑的生产,还可用于各种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例如,3D 打印之前已被用于生产可回收的 3D 打印行人天桥和设计圆形高架桥,以及建设环保污水基础设施。
作为奥林巴斯项目的一部分,ICON 和NASA正在合作开发3D 打印月球基础设施,并在去年中途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3D 打印火箭发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