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发现55年:中国天眼展望
55年来,天文学家探测脉冲星的数目接近4000颗,其中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发现500多颗。脉冲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其观测研究具有涵盖多波段和多信使(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的全方位特性。目前发现的脉冲星有10余种,星体的磁场、自转、质量、辐射机制等表现出多样特征,其起源与演化依然是个谜团。
“拉索”:4410米高处,探索宇宙的超高能极限
宇宙射线的能量可以有多高?我们人眼所能看见的可见光,其光子能量为几个电子伏特(eV)。太阳通过内部氢核聚变所产生的伽马射线,能量就达到了MeV(百万电子伏特,M是10^6)。而高能宇宙射线的能量却可达到GeV(十亿电子伏特,G是10^9)以上。
装有7万吨液氩的探测器,能否探测到超新星产生的神秘中微子?
然而,24个中微子并不足以告诉我们超新星是如何发生的。有几十种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来描述超新星爆炸过程,为了全面描述它,需要观察更多来自核心塌缩超新星的中微子。进入由费米实验室主持的国际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将研究中微子的性质并寻找新物理学,同时等待超新星中微子的到来。该实验将包括两个粒子探测器:位于费米实验室的“近探测器”和位于南达科他州桑福德地下研究设施1300公里外的“远探测器”。
原子能院团队新法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获重要进展
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展的“超新星中微子测量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