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 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荣获2024年度运行评审优秀
    11月4日至8日,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组织专家组对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等在怀各个运行平台进行了2024年度运行情况评审。专家组听取了PAPS运行总体情况报告、重点科研课题和重要科研成果情况报告,根据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本年度运行评审新规则进行了全面的评审和质询,并到PAPS现场仔细核验了运行情况。PAPS平台国际领先成果1.3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已于今年成功应用于大连光源装置建设,同时全力支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完...
  • 上海交通大学PandaX-4T实验首次捕捉到太阳中微子与氙原子核相干散射的迹象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PandaX-4T实验(熊猫四吨级液氙实验)利用总曝光时间为259天的数据,以2.64的置信度首次观测到太阳中微子和原子核相干弹性散射的迹象,表明液氙暗物质探测器已经到达了里程碑的灵敏度,也验证了利用相干弹性散射探测低能中微子这一新方式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以"First indication of solar 8B neutrinos through coherent elastic neutrino-nucleus scattering in PandaX-4T"
  • 福建物构所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研究取得进展
    X射线探测技术在疾病诊断、异物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闪烁体作为X射线探测技术的核心器件,是一类可以将高能辐射如X/γ射线、α/β粒子、中子转化为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材料。而高效闪烁体需要具有高产光率、高能量分辨率、快速响应时间、灵敏的电离检测以及出色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面向这一需求,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郭国聪与郑发鲲团队在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锰基有机金属卤素...
  • 阿根廷提高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能力
    阿根廷国家原子能委员会 (CNEA – Comisión Nacional de Energía Atómica) 已启动一项分三阶段的计划,以增加放射性同位素产量,目的是获得剩余的出口。该计划的第一阶段正在进行中,将使产量增加 31%。放射性同位素是在埃塞萨原子能中心的 RA-3 研究反应堆中生产的。CNEA 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目前,该公司已重组反应堆和相关生产工厂的工作,以产生剩余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于
  • 核技术

    爱丽丝研究了强相互作用三体

    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质子-质子碰撞中产生的质子-申子系统中强相互作用的插图。(图:爱丽丝/欧洲核研究中心)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 身体检查 ,《爱丽丝协作》发表了它在卡恩-申核中的相关性研究报告。 [1] 以及质子--氢--氢系统,为精确研究三体核系统中的力打开了大门。基本力通常被描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其扩展到更复杂的系统并不总是微不足道的。强相互作用三强子系统的描述是了解现代核物理许多现象的关键,如核的结构、... 2024-09-29 核技术大型强子对撞机

    空间中心在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研究中获进展

    圆极化天线具有抑制法拉第旋转效应、减小雨雾干扰、抗多径干扰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等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高增益天线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而阵列技术是实现高增益天线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与窄带天线相比,宽带天线使雷达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特性,并能够提高雷达探测能力。因此,宽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凭借诸多优势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如此,传统微带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法产生的圆极化带宽有限。圆极化微带天线... 2024-09-29 核技术辐射安全宇宙射线

    中国核电首批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在沪发布

    9月25日,中国核电第一批品牌发布活动暨第六届卓越文化节在上海举办。活动发布中国核电首批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I-Nuclear),开展中国核电企业文化故事交流展示比赛,并举行中国核电文化创意与品牌工作室揭牌及运行研究院萌宠发布仪式。中国核电第一批品牌发布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新表示,智慧、绿色、健康、安全是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 2024-09-29 核技术

    世界最大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试验成功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锅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试验成功。该技术可在燃烧源头直接得到90%浓度以上的二氧化碳,预期比传统碳捕集技术成本减少三分之二,是碳捕集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这项技术将为全球电力、供热、石化、化工、油气等行业的深度脱碳提供全新方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的80%... 2024-09-29 核技术

    纤维素基固态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强度、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纺织、造纸、生物医用、包装、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应用。纤维素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在二次电池固态电解质(SSE)中展现出潜力,但纤维素的离子绝缘性使其局限于惰性支撑材料应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曹安民课题组利用纤维素丰富的化学平台进行均相衍生化改性,通过绿色可扩展的工艺,将惰性的纤维素转化为高性能... 2024-09-29 核技术

    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学术年会暨王承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5日,由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主办,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度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学术年会暨王承书学术研讨会在津召开。同位素分离分会理事长、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王黎明,清华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教授曾实,核理化院副院长刘成业,中核八所总工程师、副所长徐哲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同位素分离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周明胜主持。来自十余家单位的60余名同位素分离领域专家齐... 2024-09-27 核技术同位素分析

    这一领域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

    9月22日,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铀资源与核遥感领域开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阶段。该实验室是我国天然铀和核遥感领域的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全国优秀研究力量,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和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共建。刘敬为实验室依托单位授牌。刘敬指出,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专家作用,做到项目选题把好关... 2024-09-26 核技术

    三代核电新突破!首台主泵变频器国产化改造完成

    9月24日19时08分,海阳核电2号机组第四次换料大修完成,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利用此次大修窗口,山东核电联合上海核工院、国核院、上海能传和中核五公司,完成了国内AP1000机组60Hz可长期满载运行的首台主泵变频器国产化替代改造,进一步提升了AP1000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增强了自主可控能力,对于我国核电技术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三代核电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为提升三代核电主泵供电可靠性,山东核电联合上海核工院、国核院、上海能传等单位... 2024-09-26 核技术

    FAST核心阵科学和技术研讨会召开

    北京时间2024年9月25日,正值中国天眼FAST落成启用八周年之际,FAST核心阵科学和技术研讨会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召开,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共28家单位的逾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FAST核心阵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及FAST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共同谋划FAST核心阵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科学... 2024-09-26 核技术

    慕尼黑初创公司Marvel Fusion利用多达20 台IDS摄像机支持其核聚变真空室研究

    核聚变被视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清洁且风险相对较低。小原子核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聚变,而不是像传统核电站的反应堆那样分裂。恒星中也发生着类似的过程,因此太阳中也是如此。这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不会释放二氧化碳。利用核聚变以气候中性的方式产生大量能源的想法被认为是人类的梦想。然而,核聚变在技术上要求极高,实现它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雄心勃勃的研究和开发。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初创公司 Marvel Fusi... 2024-09-26 核技术

    IEEE JBHI封面 | 胡战利研究员团队实现全脑区PET/MR高清成像

    脑科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前沿分支,其复杂性构成了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难题。特别是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领域,脑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至关重要。结合解剖结构和功能代谢信息的一体化PET/MR设备,是目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然而,PET/MR扫描需要注射标准剂量的放射性示踪剂,增加了患者的辐射风险。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4-09-25 核技术核医学PET/MRI

    一行原子与谐振平面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原子发射研究

    近日,巴西伯南布哥联邦大学的J. C. de Aquino Carvalho及其研究团队取得一项新进展。他们对一行原子与谐振平面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原子发射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9月17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A》上发表。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耦合偶极子模型研究了谐振表面附近的协同荧光发射。研究发现,当原子靠近其极化子共振与主导原子偶极耦合相一致的表面时,预期在自由空间中会出现的协同效应却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 2024-09-24 核技术原子核

    中辐院科研设施在IAEA总部面向全球开放并签署首个合作协议

    9月16日至19日,中辐院赴维也纳出席第68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大会核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中国边会活动。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李松大使、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PEAC)主席安瓦尔等人的见证下,中辐院作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家成员单位,院党委书记刘群代表我院与PIEAS签署了包括核环境模拟设施开放共享在内的双边合作备忘录,再次面向国际同行推介、开放中辐院特色科研设施——大气、水环境及... 2024-09-24 核技术

    欧洲超导体加速进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测器就配备了第一个超导磁铁。1965年,欧洲核研究中心的一项实验 同步回旋加速器 开始测试一个小型超导线圈,产生4.2特拉斯磁场。几年后,在1973年,欧洲的大气泡室(BeBC)安装了一个直径超过3米的巨大超导磁铁,当时创下纪录。探测器已经逐步配备了越来越强大的磁铁,达到大型强子对撞机使用的巨型磁铁的规模。 通信管理系统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导电磁管 地图集 最大的环形磁铁,由25米长的线圈组成。注定要在加速器... 2024-09-24 核技术大型强子对撞机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

    成果 | 付恩刚课题组与合作者在Acta Materialia发表文章进一步揭示钨中离位损伤热回复的物理机制

    核聚变被视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挑战之一在于解决关键材料问题。作为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首选材料,金属钨将在高温条件下遭受到高能中子的轰击,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大量的离位损伤缺陷,进而严重削弱其服役性能,最终大幅降低其服役寿命。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付恩刚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的全面建立钨中离位损伤回复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理解材料性能退化至关重要。这项研究的发现将为开展聚变堆面向等... 2024-09-24 核技术核物理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