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发表关于粲介子半轻衰变的最新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课题组和湖南大学的张书磊副教授,中科院高能所的董燎原研究员合作,在粲介子半轻衰变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缪轻子反常磁矩和北京谱仪实验
最新的缪子反常磁矩实验测量结果与标准模型理论预言偏离4.2σ,提供了新物理存在的重要证据。然而要确认新物理的存在,实验和理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运行在量子色动力学微扰与非微扰过渡能区的北京谱仪实验能够约束缪子反常磁矩理论计算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强相互作用的修正。
北京谱仪实验在超子辐射衰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这一精确的实验结果为约束理论计算中宇称破缺振幅的贡献提了供重要的实验信息。这一成果主要由中国科技大学周小蓉特任教授带领博士生李贺,与高能所李海波研究员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Andrzej Kupsc教授等BESⅢ合作组成员共同完成。BESⅢ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得益于探测器的设计和离线软件科研人员的大量精细刻度工作,同时也感谢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团队在疫情期间的维护和运行。
质子、中子、超子——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对重子内部结构的十年探索
大约十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顺教授开始在北京谱仪BESIII实验中,组织量子色动力学(QCD)相关的精确测量与检验工作。由此组建的国际化研究团队利用正负电子湮没数据,测量了多种重子在类时区域的形状因子,揭示了重子内部的电磁分布,并有助于理解重子内部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