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闻
为法国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ITER) 供应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真空容器组件已运抵现场
2024-11-22
01韩国成功创建APR1400控制系统数字孪生平台 【世界核新闻网站2024年10月9日报道】 韩国水电核电公司(KHNP)完成了APR1400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实现了对主控制室和仪表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全面数字化模拟。 这一突破性技术通过先进的虚拟化手段,完整复制了实体核电厂安全系统和非安全系统的控制功能,可实现从核电厂建设到运行的全过程模拟。...
2024-10-11
美国船级社 (ABS) 和韩国船舶与海洋设备研究所 (KRISO) 正在合作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动力船舶和浮动 SMR 发电平台的商业化。ABS 和 KRISO 的代表最近在釜山举行的团队会议上(图片:ABS)ABS表示,将对SMR动力船舶的设计提供适用的监管指南和国际标准的分析。KRISO 将开发 SMR 动力船舶的核心技术,包括船舶和推进系统的概念设计以及综合船舶和核电安全分析框架的开发。此外,KRISO 还将设计一个浮动 SMR 发电平台,以及一个可以为岛屿地区提...
2024-07-23
【XM外汇交易平台网站2024年7月17日报道】在经过漫长的招标程序后,捷克共和国总理彼得·菲亚拉2024年7月17日宣布,韩国水电核电公司(KHNP)在与法国电力公司(EDF)的竞标中胜出,获准在捷克建设两台核电机组。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当日表示,韩水电核电公司此次参与捷克核电项目未获得相关授权,因为其使用的反应堆技术含有西屋知识产权。西屋称,韩水电核电未遵守美国的出口规定,即韩国在出口含有美国知识产权的核技术前必须获得美国政府...
2024-07-23
ITER计划的构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冷战的高潮期,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共同提出。两位领导人达成共识,决定合作开发核聚变技术,这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未来有望为全球提供能源。该项目在一年后正式启动,当时欧洲联盟、日本、苏联和美国开始共同设计一个大型国际核聚变实验设施(ITER)。21世纪初,中国、韩国和印度加入了其他四个初始成员国,共同参与建造和运营一个实验反应堆。这个设施将允许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入研究核聚...
2024-07-18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KAERI)宣布,孟加拉国培训研究反应堆现代化仪器和控制系统的调试工作已经完成。BTRR 的控制室(图片来源:KAERI)KAERI表示,该项目标志着两国自2021年以来在核工业领域的首次双边合作。2021 年 7 月,KAERI 从孟加拉国原子能委员会 (BAEC) 赢得了一份价值约 390 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对其孟加拉国培训研究反应堆 (BTRR) 进行现代化改造。该项目涉及 BTRR 关键设施的开发和更换,包括交付数字仪表和控制系统以取代其模拟系统。3 ...
2024-07-12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 (KAERI) 和韩国电子元件制造公司 LG Innotek 已同意合作开发用于航天和国防领域的核电池的热电技术。KAERI Hanaro 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 Young-Wook Jeong(左)和 LG Innotek 元素与材料研究所高级常务董事 Jun-Wook Han(图片:KAERI))核电池(也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并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将其转化为电能。韩国原子能研究院于 2022 年成功研发出核电池,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
2024-07-09
2024年7月8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承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地下研究设施和地质处置库设计和建造技术培训班在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开班。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法国、瑞典、韩国等17个成员国的45名专家及国家代表现场参会、8个成员国的13名国家代表视频参会。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一级调研员萧黎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司核燃料循环与废物...
2024-07-09
2024年6月20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庆尚北道庆山市岭南大学举行的第26次民生辩论会上表示,将在庆州创建模块化小堆工业园区,并在庆尚北道打造氢产业集群,以培育新能源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尹锡悦表示,政府计划在庆州投资3000亿韩元(2.16亿美元)建设小堆工业园区,以抢占全球小堆技术研发和制造的制高点;政府还计划通过支持建立价值约8000亿韩元(5.75亿美元)的东海岸氢经济产业带,连接浦项(Pohang)和蔚珍(Uljin),将庆尚北道打造成氢产业中心。...
2024-06-22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OTIE)和韩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局(KORAD)发布了一份征求建议书,征集设立地下实验室用于研究高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候选地点。地下研究设施将用于研究地下 500 米处的岩体特性和处置系统性能,这一深度与处置库的深度相似。MOTIE和KORAD指出,该研究设施将建在与高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完全隔离的地点,不会将放射性废物或用过的核燃料带入该区域,并且仅用于研究目的。地下设施将着重培养专业人才、研发适合国内地质环境的处...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