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轴新闻

构建脉冲星极化阵列寻找新物理现象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任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利用天文观测寻找新物理现象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s)已获得的观测数据,他们提出发展脉冲星极化阵列(Pulsar Polarization Arrays)以增强现有数据探索天体物理学和基础物理学的能力,并以超轻类轴子暗物质的探测为例论证了脉冲星极化阵列的物理潜力。该成果于3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3-04-04

汽轮机轴瓦超声波检测脱胎缺陷

在超声波检测发现结合面多次反射波后,按照半波高度法确定脱胎面积,同时对轴瓦外表面巴士合金结合面进行了渗透检测,发现外侧结合面处约250 mm明显的脱胎迹痕显示,如图4所示。综合超声波检测与渗透检测结果,判定该轴瓦不合格。 2023-03-28

科学家研究揭示视觉白质纤维束的视野功能图谱

白质是神经元轴突组成的纤维束,通过传递动作电位实现脑区间的信息传递。非侵入式检测白质的功能活动对于探讨人脑的信息交互至关重要。虽然白质的血氧(BOLD)信号微弱,但仍能够通过超高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检测。 2023-02-23

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 粒子整体自旋排列现象

自旋是基本粒子所具有的内禀角动量,其本质上是一种相对论的量子效应。如果把自旋的粒子想象成一个旋转的陀螺,与陀螺的转轴方向类似,粒子的自旋也存在着方向。粒子自旋的方向并非简单三维的,而是量子化的,探测器无法直接探测到粒子的自旋方向信息。 2023-02-07

厦门大学飞行器健康管理技术研究团队2021年度工作进展

针对圆管中轴向超声导波发生的混频非线性效应开展了理论和方法研究。 2022-12-29

全身PET/CT缩短了黑色素瘤患者的扫描时间

位于德国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斯·萨克佩基迪斯博士领导的一个团队探索了一种新型长轴视野PET/CT扫描仪对黑色素瘤患者成像的能力。根据这项研究,使用低剂量的F-18 FDG放射性示踪剂,该小组几乎将采集时间缩短了一半。 2022-12-18

原子能院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型谱化高流强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及创新应用”成果系统构成复杂、技术难度大,总体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紧密围绕高流强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的自主研发和若干创新应用,创建径向调变磁场梯度强聚焦理论、强流束流动力学算法和软件;发明等时场和非理想谐波场垫补新方法,有效提高轴向聚焦力;解决回旋加速器“馈管-腔体”耦合振荡、动态负载变化、载束打火自动恢复等核心技术问题;自主研发新一代负氢离子源,实现中心区到引出区束流动力学匹配,以提高注入和引出效率。 2022-11-25

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过程首次被观测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发现了轴矢量粲偶素χc1(1P)的新产生方法,在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的过程,为强子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已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2022-10-17

儿科放射学 PET/CT 成像的新进展

最近将 Discovery MI Gen 2 升级为六环扫描仪,并将 z 轴视野 (FOV) 扩展至 30 厘米,与传统 PET/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放射学和医学影像系临床研究、核医学和身体 CT 主任 Trout 博士表示,过去使用的 CT 系统。 2022-10-15

北京谱仪III实验发现正负电子湮灭到轴矢量粲偶素的直接产生

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在正负电子湮灭中观测到了轴矢量粲偶素粒子cc1的直接产生,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9 (2022) 122001]上,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正负电子湮灭中发现轴矢量粲偶素粒子的直接产生。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