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新闻
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今年以来,“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
2023-08-13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等组成的联合团队完成,在“中国天眼”(FAST)“快速射电暴的搜寻和多波段观测”优先重大项目支持下,对河内快速射电暴磁星SGRJ1935+2154的多波段进行观测,揭示其射电脉冲星辐射相。团队在研究脉冲星辐射及其X射线辐射轮廓相位后发现,其所发出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与脉冲星脉冲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快速射电暴发生的相位更随机。
2023-07-31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经过半年的调试测试,目前已具备连续稳定高质量监测太阳活动的能力,脉冲星成像等射电天文观测能力得到初步验证,并开启了科学试观测。
2023-07-14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
2023-06-29
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
2023-06-23
天文观测已经发现一些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和其它恒星一起绕转。按照已有的天体物理学模型:如果两颗星的距离很近,脉冲星会吞掉身旁这颗恒星的物质,并使自身越转越快。
2023-06-21
研究进行了半解析数值模拟,以估计使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观测脉冲星定时阵列(SKA-PTA)可检测到的超大质量黑洞双星数量。基于红外星系样本和超大质量黑洞双星群体的统计假设,研究计算了它们在不同红移时的低频引力波特征。
2023-05-17
在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励评选中,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天极”望远镜(POLAR)项目的研究成果“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高精度偏振测量与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张双南、孙建超、李陆、张永杰、吴伯冰、王源浩、李正恒、李汉成、王瑞杰、郑世界。
2023-04-12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首次成功探测脉冲星。该系统位于四川甘孜稻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望远镜,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2023-04-04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任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利用天文观测寻找新物理现象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s)已获得的观测数据,他们提出发展脉冲星极化阵列(Pulsar Polarization Arrays)以增强现有数据探索天体物理学和基础物理学的能力,并以超轻类轴子暗物质的探测为例论证了脉冲星极化阵列的物理潜力。该成果于3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