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新闻
其农业和生物核研究所自 1972 年以来一直负责使用植物突变育种引入许多粮食和经济作物——这是一种核技术,种子辐照有助于为更具生产力和气候适应性的作物创造自发的遗传变异。
2022-11-02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目前,我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经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
2022-10-31
盐碱地是山东主要低产土壤,在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地区集中连片分布,地力水平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如今,当地正通过农业育种改良技术,让作物逐渐适应盐碱环境。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联合中科院搭建的盐碱地育种加速器里,多款大豆新品系通过光、温、水、气等多项指标的精细调节,模拟各类生长环境,缩短育种周期,高效完成品系的优胜劣汰。
2022-10-21
通过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战略合作,现已完成水稻制种1.1万亩,葛根种苗基地300亩,油茶种苗基地200亩,中药材种苗基地150亩,马家柚苗木繁育基地150亩,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等。
2022-10-18
目前,湖南已成功创建中国油茶科创谷和岳麓山油茶种业创新中心,并启动了油茶航天育种项目,成立了长沙油茶航天育种联合实验室,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
2022-10-18
目前,我省已成功创建中国油茶科创谷和岳麓山油茶种业创新中心,并启动了油茶航天育种项目,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
2022-10-15
杨红善从牧草、粮食到种子和航天育种,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离离原上草”的相关科学知识。他以牧草苜蓿为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苜蓿种子“上天”前后的变化做了通俗的讲解,使同学们对航天育种这一高科技育种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2022-10-15
校长季峻岭介绍,在复三小学,每年春天,孩子们会开展太空育种实验。当看到航天员们和云南大理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比较起他们同时在太空和地面的拟南芥长势时,同学们听得格外仔细。对于太空育种,四(6)班李睿扬有着自己的心得,“我在地面上培养的太空辣椒长势茁壮,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红红的辣椒,上面没有一点蛀虫,这就说明它的抗虫性很好!我没有给它施过一点肥,说明它吸收营养的能力也很强!”这个春天,受到疫情影响,孩子们无法拿到种子,邵敏老师就替孩子们培育番茄小苗,并在九月的开学典礼上和大家分享图片。
2022-10-13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专家表示,应对巴拿马枯萎病的最佳长期解决方案是开发遗传抗性。通过植物诱变育种,可以培育出 “卡文迪什” 的新抗病品种,这在中国已经实现。
2022-10-11
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助力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机器人等智慧产业加速发展,还孕育了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太空农业等新业态;
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