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新闻
马来西亚总理丹·斯里·穆希丁·亚辛(Tan Sri Muhyiddin Yassin)上周宣布了“国家技术与创新沙箱”(NTIS),该部有望通过催化和汇集已经开展的各种努力来推动该国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这将包括服务的数字化和提高本地产品,技术以及研发服务的商业化率。
2020-06-11
航天育种,又称航天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材料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导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新材料、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和方法。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辐照技术、和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高新技术
2020-06-08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及搭载物交接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国际竹藤中心主任江泽慧,常务副主任费本华出席交接仪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向江泽慧主任移交了搭载试验材料。
2020-06-08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促进土壤、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支持世界各国利用核及相关技术实现其实现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战略目标。
2020-06-05
目前,赞比亚农作物市场正在推行两种新品种的豇豆,这种豇豆是赞比亚目前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新品种豇豆是一种主要在非洲种植的谷物豆科植物,它成熟期短,因此需要的水更少,耐旱能力更强。
2020-06-04
5月29日,略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赵玉杰,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涛,带领县科技局和相关企业负责人,抵达北京国家核安保中心参加科技扶贫辐照育种工作研讨会。
2020-06-02
农业核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畜牧、水产、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对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了深刻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05-29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他们正在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2020-05-25
大豆诱变育种学科梯队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诱变为主要手段创制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加以利用的学科梯队。学科梯队采用物理(伽马射线、重离子束)、化学(EMS)和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大豆种质资源,诱发基因组或染色体变异,创制出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得的优异资源,为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2020-05-22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5号公告:明麦133等106个小麦品种已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