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新闻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实验室)在1954年至1993年期间运行的一个粒子加速器--前贝瓦特隆的遗址已被美国物理学会(APS)指定为历史遗址,以表彰其对物理学的模范贡献,包括反质子的发现。
2021-07-06
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伊利诺斯州的巴达维亚费米实验室仍被称为国家加速器实验室(NAL)时,一个粒子加速器的建成悬而未决。虽然这条长达几英里的不锈钢管在2.5亿美元的预算范围内成功地组装起来,但运营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这条管子无法启动。
2021-07-06
宇航员面临着持续不断的辐射幽灵,因为从太阳流出的粒子和高能宇宙射线不断轰击他们的身体。如果不加以控制,辐射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最显着的是增加宇航员患癌症的危险。
2021-07-05
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有温度的物体,包括我们人体,都在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而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就叫辐射。
2021-07-04
中微子是粒子世界中很奇葩的存在,它不参与到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只有极其低的概率参与到弱相互作用。而且它还会发生中微子振荡,在三种中微子中不断地转换。基于这些原因,让科学家感到极其的鬼魅,因此被称为幽灵粒子。
2021-07-04
物理学家通过微小的亚原子“子弹”轰击研究对象来研究亚原子世界。根据这些“子弹”从目标弹回的方式,可以推断出有关目标结构的详细信息。这一方法由卢瑟福开创,他在100多年前用它发现了原子核。将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力的某些重要方面只能通过发射称为反中子和超子的粒子来研究,这些粒子目前较难产生、控制。
2021-07-02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胰腺癌的治疗也有了新的突破,质子治疗这种新兴的治疗技术,也在胰腺癌治疗领域显现出重要作用。
2021-07-02
在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建立并扩展了先验知识。今年早些时候,费米实验室的 Muon g-2 实验进一步证明了 20 年前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发现的异常现象。研究人员发现,μ 子(电子的较重表亲)的行为方式是科学家最佳理论无法预测的——可能是因为新的亚原子粒子或作用力。
2021-07-02
6月30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中科院高能所苑长征研究员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Marek Karliner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被编辑推荐,并在《物理》杂志配发题为“利用现有和未来装置产生反中子和超子”的推介文章,文章指出:产生和利用反中子和超子进行物理研究有很大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现有的和未来计划的加速器产生这些粒子的新方法。
2021-07-01
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加速器长达两年的关闭即将结束,实验室的许多实验中的一些并没有等到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苏醒后才开始获取数据。 CERN 拥有 60 年历史的粒子加速器质子同步加速器 (PS) 及其喷射器质子同步加速器在经过大修后恢复了全面运转。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