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新闻
正如这位艺术家的概念图所描绘的那样,在典型的伽马射线爆发期间,当恒星坍缩成黑洞时,粒子射流会穿透它。伽马射线暴 221009A 产生的喷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2023-06-11
5月26日下午,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中心研制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后随X射线(FXT)望远镜在完成正样产品的测试、标定、集成工作后,装入包装箱发往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进行与卫星平台的集成测试和发射前准备工作。
2023-06-09
本次国际研讨会汇集来自欧美亚多国的专家和学者170多名,讨论LHAASO的最新研究发现及其对粒子天体物理学各个研究方向的推动和影响,包括伽马射线天文、宇宙线物理、多信使天文学和新物理等。会议报告均为邀请报告,邀请LHAASO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国内外相关实验代表及理论研究者做综述报告和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会议同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踊跃提交海报,会务组对海报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了审核。
2023-06-07
新型大面积闪烁玻璃研制合作组(简称:闪烁玻璃合作组,Large Area Glass Scintillator Collaboration),是为满足粒子物理实验和核探测领域对新型闪烁玻璃需求,由中科院高能所牵头,国内高校、研究所和企业联合成立的产学研合作组。
2023-05-31
在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近日取得新进展,世界最大的球形主探测器目前安装过半,明年该装置将全部建成,开始对宇宙中最古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进行前沿基础研究。
2023-05-31
对小质量中微子的探索就是对新粒子的探索。中微子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天文事件”的副产品。它们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中喷射出来,并从超新星中辐射出来。它们没有电荷,质量也小得出奇。它们是宇宙中第二丰富的粒子(仅次于光子),要知道,每时每刻都有数万亿个粒子穿过你的身体。
2023-05-23
园区参观活动中,高能所向公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博展馆、超导实验室、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计算中心、高能所著者图书展示、科普模型及展板(理论物理、半导体探测器、粒子天体物理)、互动小实验、招生招聘咨询等。活动引导公众近距离参观高端科研仪器设备,了解各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体验科研人员工作场所,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
2023-05-19
“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可以分为H高约束模式、L低约束模式以及超级I模式等。在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大幅提升。长时间高约束模式运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此前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世界纪录是EAST于2017年创造的101.2秒,这也让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定高约束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3-05-18
作为世界顶尖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曾发现电子半径为零,发现“J粒子”和胶子,在高能物理实验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正因如此,他高度重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当实验推翻了理论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
2023-05-1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II(BEPCII)上的BESIII实验自2009年开始正式采集数据,得益于BEPCII加速器的高质量运行,BESIII探测器的优秀设计、高水平建造和长期积累的高质量数据,BESIII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特别是类粲偶素奇特强子态的发现,其中四夸克粒子Zc(3900)和Zc(4020)的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国际关注,在美国“Physics”杂志公布的2013年物理学领域十一项重要成果中位列榜首,被《Nature》杂志誉为“打开宇宙物质新结构的”四重奏。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