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物理新闻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3-01-10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太阳日冕加热过程,它有助解释为什么围绕太阳的大气层——日冕会比太阳表面热得多。这一发现或会提高解决一系列天体物理难题的能力,例如恒星形成、宇宙中大规模磁场的起源,以及预测可能扰乱手机服务和地球电网停电的空间天气事件的能力。
2022-12-28
在中德交流会上,西物院总工程师许敏致辞并代表中方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FZJ-IEK4)所长Linsmeier教授分别就双方的聚变能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会议围绕着聚变材料及部件测试认证技术、材料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边界等离子体物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2022-12-08
不久以前,我国和其他六个国家或地区正式签订了关于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协议,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我国科学界多少年来所盼望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聚变研究具有的实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成功建成,也说明我国有能力参加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并将对我国聚变事业产生积极的效果。
2022-11-25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从第六届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AAPPS-DPP)年会开幕式传来喜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的龙婷博士被授予U30青年科学家奖,以表彰她在托卡马克密度极限附近的粒子输运物理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2022-10-20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14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和平开发利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
2022-09-16
自旋极化的正电子在高能物理、材料物理和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传统极化正电子源是基于Bethe-Heitler机制通过圆偏振伽马光或纵向极化电子轰击高Z固体靶实现的,但是单发的正电子产额只有飞库量级(10-15库仑),难以满足未来正负电子对撞机所需的纳库(10-9库仑)以及极化正负电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的要求。如何获得大电量和高密度的极化正电子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2022-08-17
星系团让我们能够在实验室里无法重现的环境中研究各种各样的过程,包括磁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当星系团相互碰撞时,大量能量被注入热等离子体的粒子中,产生了射电辐射。而这种辐射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规模。
2022-08-04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胡建生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称,聚变能科学可行性已经被证实,完成了80%以上的关键技术积累,中国有望未来30-50年实现聚变能实际应用。
2022-04-22
通常在人们的印象里,核辐射防护材料往往离不开厚重的铅。然而,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新进展,有望改变人们对核辐射防护材料的传统认知。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