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新闻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与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同行合作,通过在束γ测量方法进一步对最轻丰质子核74Se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产生该核素的关键反应74Ge(p, γ)75As实验测量扩展到国际最宽能区。
2021-11-23
柬埔寨农业土地资源管理部正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接受技术支持,以建设柬埔寨与农业部门相关的核科学、核技术能力,以便在水稻生产中更有效地管理氮素养分。
2021-11-2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大科学装置。
2021-11-22
日前,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物理研究团队利用质子治疗过程中发出的声波信号,实现三维剂量的在线监测,有望用于质子FLASH治疗。
2021-11-19
近日,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1-11-17
大约十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顺教授开始在北京谱仪BESIII实验中,组织量子色动力学(QCD)相关的精确测量与检验工作。由此组建的国际化研究团队利用正负电子湮没数据,测量了多种重子在类时区域的形状因子,揭示了重子内部的电磁分布,并有助于理解重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2021-11-16
11月1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召开。
2021-11-15
日前,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物理研究团队利用质子治疗过程中发出的声波信号实现三维剂量的在线监测。该成果有望用于质子闪疗技术(FLASH)。
2021-11-15
日前,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物理研究团队利用质子治疗过程中发出的声波信号,实现三维剂量的在线监测,有望用于质子闪疗技术(FLASH)。
2021-11-13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并正式揭晓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其中,“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