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新闻
17日,记者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秋良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9.4特斯拉(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
2022-05-18
超极化核磁共振使分子诊断学取得重大医学进展,例如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治疗。在欧盟合作项目“MetaboliQs”的框架内,由 Fraunhofer IAF 和 NVision 协调的七个合作伙伴开发了一种显微镜方法,该方法首次能够通过基于金刚石的超极化分析单细胞水平的代谢过程。
2022-05-18
梅奥诊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计算模型,利用FDG-PET(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结构MRI(磁共振成像)获得的大量神经成像数据来预测大脑年龄。
2022-05-12
就诊时,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开一些辅助检查,而核磁共振就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然而有很多病人一听到核磁共振中的“核”字,就会联想到核辐射,那么核磁共振到底有没有辐射呢?
2022-05-10
影像引导技术包括超声、CT和磁共振,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微波消融(MWA)是我国常用的热消融方法,在局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射频消融(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
2022-04-29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FE-SEM 和 FE-TEM)、X 射线衍射(XRD)、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动态光散射(DLS)、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和拉曼光谱用于表征合成样品。
2022-04-28
一项新研究已经发现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核磁共振仪能准确检测出缺血性中风。该机器在2020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证明它是与更大、更昂贵的核磁共振设备一样有效的诊断工具。
2022-04-21
磁共振成像又被称为核磁共振、核磁、MRI,它是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较强的外部磁场同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时所产生的磁共振现象,再运用专业设备成像的一种身体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可以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
2022-04-19
莫里森说,她的团队使用核磁共振扫描来测量BAT的活动,因为它不像CT或PET扫描那样让男孩暴露在电离辐射下。
2022-04-18
研究人员组装了一个互动的开放资源,用于衡量来自任何当前或未来的核磁共振数据样本的大脑形态。其目标是将这些参考图表建立在现有的最大和最全面的数据集上,并承认由于核磁共振研究相对于全球人口多样性的已知偏差而产生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汇总了100多项主要研究中的123,984张核磁共振扫描,这些扫描来自受孕后115天到100岁的101,457名参与者。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