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新闻
10月30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开启注入器束流调试并实现束流贯通。束流加速能量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100兆电子伏特(MeV)。SHINE作为最新一代基于连续波超导加速器的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建设1台电子能量8吉电子伏特的超导直线加速器和若干波荡器线、光束线及实验站。注入器是SHINE直线加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一台光阴极常温连续波甚高频(VHF)电子枪、一个常温L波段聚束器、工作在2K液氦温区的一台单腔超导加速模...
2024-11-06
下州长表示,位于萨罗夫的国家物理和数学中心(NCFM,联合创始人之一是国有企业 Rosatom)正在创建的巨型科学装置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置诺夫哥罗德地区,Gleb Nikitin,在教育马拉松知识期间。第一个在下诺夫哥罗德。因此,混合电子-光子计算系统将能够每秒执行 10 的 19 次方运算,新一代对撞机(带有伽马射线源的加速器复合体)比现有水平高一到两个数量级世界同类产品的辐射强度,极端光场研究中心的一种新的独特光源的功率将是瓦的 10 的 17 ...
2024-11-06
 10月29日至30日,第十届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国际顾问委员会(IAC)年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 CEPC执行委员会主席王贻芳院士、执委会成员、项目总体及相关系统负责人及参研人员等参加了会议。 CEPC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国际直线对撞机(ILC) 管理方案设计负责人Brian Foster主持会议。CEPC项目经理娄辛丑研究员首先概述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并介绍加速器工程设计(EDR)及探测器技术设计(TDR)国际评审...
2024-11-04
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团队首次测量了两颗中子星合并后产生的辉光中的物质温度,并观察了原子核和电子形成原子的过程。这一发现使得确定这一极端事件的物理性质并解释比铁重的元素的起源成为可能。2017年,天文学家记录了AT2017gfo事件,该事件是两颗中子星合并的结果。这种罕见的现象被称为千新星,伴随着大量能量和物质的释放,是研究核合成过程(质子和中子形成新核)的理想实验室。回想一下,在两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中子星合并...
2024-11-02
近日,日本国立自然科学院分子科学研究所的Yoshitaka Taira及其研究团队取得一项新进展。经过不懈努力,他们计算出轴对称偏振光涡旋激光器产生的伽马射线的空间分布。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0月30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A》上发表。据悉,利用李纳-维谢尔势可以计算出高能电子发射的电磁辐射的极化特性和空间分布,这些特性由电子轨道的变化来表征。在涉及电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汤姆逊散射或康普顿散射中,电子的横向运动是由激光的...
2024-11-01
10 月21日至23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探测器国际评审委员会(IDRC) 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CEPC执行委员会主席王贻芳院士,项目总体及探测器相关系统负责人及参研人员等参加了会议。王贻芳致欢迎词。CEPC项目经理娄辛丑研究员首先概述项目在参考探测器(Reference Detector)技术设计阶段(Ref-TDR)的总体进展情况;CEPC探测器系统召集人王建春研究员介绍了探测器团队Ref-TDR阶段的研究内容、目标、计划与进展情况;CEPC探测器相关...
2024-10-30
2024年10月22日至27日,2024年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44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创下了历届CEPC国际研讨会参会人数的新高。参会专家学者在此次研讨会上共同探讨了CEPC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CEPC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大型基础研究设施,一旦建成,将成为粒子物理学领域引领性的、旗舰型的科学装置。在本次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未来CEPC将带来...
2024-10-30
近日,泰雷兹公司的TH1507U回旋加速器在Wendelstein 7-X仿星器项目中取得了重要里程碑。该回旋加速器是为Wendelstein 7-X仿星器专门开发的,由泰雷兹公司与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在360秒内,它以140千兆赫的频率实现了1.3兆瓦的射频总输出,创下了等离子体加热的新纪录。回旋管是一种高功率线性束真空管,通过强磁场中电子的回旋共振产生毫米波电磁波。在Wendelstein 7-X项目中,泰雷兹公司的回旋加速器为等离子体提供加热...
2024-10-30
10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常温前端成功调试出束,能量和流强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HIAF项目从加速器装置装配阶段逐步迈入系统级联调阶段。HIAF直线加速器注入器主要由常温前端与超导直线加速器构成。其中,常温前端集成了包括强流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低能束运线(LEBT)、RFQ(射频四级)加速器及中能量束流传输线(MEBT)等多个子系统。本次测试中,科研人员采用一台18 GHz高...
2024-10-30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室科研人员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电子的电荷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耦合在理解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等离子体物理学、高能X射线激光器开发、热核聚变和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实验结果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对以上系统及其...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