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新闻
无损检测包括X射线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太赫兹光谱技术等。
2022-07-08
影像科医技护专业技术人员35人,拥有美国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西门子双源螺旋CT、16排螺旋CT、DR、DSA等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开展了多项影像学检查项目。
2022-06-29
“其实,我们平时做一次X线或者CT的剂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通过相应防护,对我们的身体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李康举例说,核磁共振虽然带“核”字,但是它的核是“原子核”的核,不是“核辐射”的核。“所有物体都是有原子核的,包括我们人体,因此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李康说。
2022-06-28
通过核磁共振和CT融合确定目标神经核团——“靶点”,手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唤醒麻醉技术测试确认,术中减浅麻醉,患者可根据医生指令做出“握手”动作,主刀医生将刺激电极精准放置“靶点”。
2022-06-27
近日,我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5组)包信和院士、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ZEO)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合成气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6-24
科学家发明了一套机器学习系统,用这套系统只需分析问诊者的一次脑部核磁共振(MRI)扫描的数据,即可判断其是否患有阿兹海默症。研究者称准确率高达98%。
2022-06-24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新研究将大脑分为100多个不同的区域。
2022-06-21
因为核磁共振和核素骨扫描都发现了异常,腹股沟发现好几个肿大淋巴结,左侧股骨颈上也长了个块儿。
2022-06-10
在此基础上,孙晓莲充分利用纳米材料自身光、声、磁和放射等影像特性,开发出了可视化纳米药物。通过将造影剂与靶向配体药物连接,给药物装上了“成像雷达”,利用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核磁共振成像在内的医学影像技术对靶向药物进行示踪,不仅可以看到活体内药物的分布、密度和功能,还可以安全、无创、真实地反映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病理过程。
2022-06-09
为系统筛查大脑在外界温度变化时的活动情况,并找到对冷环境刺激响应的脑区,研究人员对头部固定的小鼠进行温度刺激,并同步进行功能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VMH脑区对冷刺激的响应;通过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和原位杂交,发现VMH脑区有一群表达Pdyn的神经元在冷环境下被激活,可能是特异的冷感受神经元。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