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新闻
多年来,施蕴渝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运用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取得诸多创新性成就,为中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贡献。
2022-09-26
近日,我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9-16
在到达实验室后,每个受试者都接受了核磁共振扫描,他们在测量压力反应的几个测试中跟踪杏仁核的活动。
2022-09-08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分析工具,包括磁共振成像,用于医学诊断目的。然而,核磁共振往往需要产生强大的磁场,这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2022-09-06
据15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他们用电子自旋量子位作为原子尺度的传感器,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了对核自旋量子位的实验控制。该研究工作拓展了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使原子尺度的核磁共振光谱等应用成为可能。
2022-08-16
据日本《每日新闻》4日报道,“大脑检查车”是安装了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车辆,停放在加油站附近,以便为前来加油的卡车司机进行脑部检查。
2022-08-05
影像学上的进步,从 X 射线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再从核磁共振成像(N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到 PET,帮助我们从简单看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到进一步看清楚软组织(包括脑部组织)的一些细微结构和生化学信息。
2022-08-02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这项观察性研究包括对836名参与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其中165人有患上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的高风险,大约每300名非西班牙裔白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
2022-08-02
这项研究由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领导,利用了一种被称为定量磁共振成像(qMRI)的成像技术。这种对传统MRI的改进,能够通过在不同的激发能量下捕获若干MRI图像,更深入地挖掘组织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2022-07-21
核医学的“核”指的是“核素”,也就是这些放射性药物,核素进入人体内后可以精准的靶向病灶。因此,虽然都有“核”,但核医学科既不是做核酸,也不是做核磁共振,更不是制造核武器的科室。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