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物理新闻

《Nature》发表!成果或将大幅提升锂电池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

近日,中核集团重大科研设施中国先进研究堆全面开放应用取得重要进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团队与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自然》)上发表了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 in lithium oxide cathodes(锂离子氧化物正极中的化学短程无序)。这是两个团队在《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性》)和《Nature C 2024-05-17

用激光激发原子核Th-229

原子核领域,笼罩在复杂性中,受神秘的量子力学定律支配,最近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一篇论文,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激光激发操纵Th-229 核,为核物理、精密计时和基础常数组测量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2024-05-06

量子机器学习用于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物理分析的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亚泉团队合作,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希格斯物理的模拟分析中,尝试基于国产的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支持向量机(QSVM)的ML算法,分析希格斯粒子衰变到双光子过程,达到了与传统SVM类似的敏感度;并且,基于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的结果与国际上同类量子计算机的结果也是可比的。 2024-03-18

散裂中子源——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

物理学在过去一个世纪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从原子物理深入到原子核物理,再深入到粒子物理。10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后来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逐步发现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深层次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2024-03-12

电子束偏振测量精度破纪录

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设施的核物理学家打破了近30年来测量电子束内平行自旋(简称电子束偏振测量)的纪录。 2024-03-01

哈萨克斯坦核工业和研究设施加强合作

哈萨克斯坦乌尔巴冶金厂(UMP)与核物理研究所(INP)签署了核工业发展研究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规定成立一个由双方科学家组成的工作组,以审议倡议并实施具体项目。 2024-02-05

丹麦大学将建立新的核研究中心

尽管过去 40 年来丹麦对核电的研究受到限制,但丹麦技术大学 (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 DTU) 一直保持着多个与核物理和核技术相关的研究环境,从而保持了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2024-01-19

原子能院提出钠离子电池混合相正极材料设计新思路

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和应用,有助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而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来说至关重要。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研究室在钠离子电池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钠离子电池混合相正极材料的设计思路,合成的正极材料均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2024-01-15

未来可期!原子能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核物理研究生学术论坛

为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活力,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中心与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团队联合举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2023年核物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原子能院核物理所首席科学家柳卫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原子能院客座研究员及核物理所理论物理中心主任孟杰,核物理所党委书记焦学胜出席论坛。 2024-01-13

原子能院承办光核物理研究及伽马源应用研讨会

1月5日至7日,“准单能伽马源的光核反应与关键技术研究2023项目年会暨光核物理研究及伽马源应用研讨会”在长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主办,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重点实验室承办。 2024-01-11